吟咏常熟虞山的古诗研究.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吟咏常熟虞山的古诗研究.doc

吟咏常熟虞山的古诗研究   摘 要:虞山在历史文化名城常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十里青山半入城”的独特人文景观吸引了历代诗人驻足,为后世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从唐宋元明清及近代吟咏常熟虞山的古诗入手,赏析其中关于虞山山水草木、古寺古墓、特色物产的内容,将有利于更好地传承虞山文化。   关键词:常熟 虞山 诗歌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5-0019-02   中国东南有江南,江南苏州有常熟,常熟西北有虞山。“人文昌盛之邦,文物著于江南”的江南福地常熟人文灿烂、历史悠长,而其悠久历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笔便是虞山。常熟简称“虞”,正是得名于“十里青山半入城”的虞山。历代文人墨客在这繁华风流之地留下了许多精彩诗篇,其中吟诵虞山的诗作近八十多首:有的欣赏虞山山清水秀、草木丰茂;有的赞叹虞山古寺古墓群集、人文史迹丰富;有的喜爱虞山物产丰饶、极具特色……这些或高阔或婉丽或质朴的美丽诗篇,一笔笔勾勒出了十里虞山的动人风貌。   1 葱郁繁盛、灵秀多姿的山水草木   “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历史文化名城常熟山、水、城融为一体,位于其西北郊的虞山峰峦浑厚,五峰参差;其上草木华滋,风光旖旎。自唐以来,便有许多吟咏虞山秀丽山水的诗篇。   明人沈玄在《过海虞》中写道:“吴下琴川古有名,放舟落日偶经行。七溪流水皆通海,十里青山半入城。齐女墓荒秋草色,言公家在旧琴声。我来正值中秋夜,一路哦诗看月明。” 全诗颔联最负盛名,是吟咏虞山山势的经典名句。“十里青山半入城”,绵延的山脉苍翠如黛,蜿蜒入城,勾画了一幅山、水、城融为一体的和谐画卷。虞山海拔并不高,但胜在山势蜿蜒,秀丽旖旎,宛如一娟婉婀娜的美人;“半入”则给人以“犹抱琵琶半遮面”之感,仿若美人持扇,半掩芙蓉面。意境如画,引人入胜。   此外,民族英雄郑成功的《越旬日复同孙爱世兄游桃源涧》也十分精彩。全诗首句交代了游虞山桃源涧的起因:“闲来涉林趣”;接着便是描绘山水草木:“松柏夹道许,绿叶方繁繁”、“桃源何秀突,风清庶草蕃”、“孟夏草木长,林泉多淑气。芳草欣道侧,百卉皆郁蔚”等描绘了山间松柏夹道,草木葱郁,远离尘嚣,清爽宜人的景色,“声调清越,不染俗氛”[1]。尤其是“孟夏草木长,林泉多淑气”一句,学习借鉴了陶诗《读山海经》首联――“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寥寥数笔便勾勒出草木葱茏、山泉清凉的幽绝环境,也点明了此时时序。“清气荡胸臆,心旷山无言”、“乘兴快登临,好风袭我襟”展现了诗人的闲适、放松,表达了诗人心胸舒畅、清明快爽的状态。如此灵山秀水,佳林芳木,怎能不令人“洒然灭尘根”。瞿给事评此诗:“曲折写来,如入画图;一结尤清绝”,“瞻瞩极高,他日必为伟器,可为吾师得人庆。”[2]   吟咏虞山山水草木的诗篇还有许多,佳句迭出。“山晕太古色,日高苍龙飞”(明?王鼎《虞山迭翠》)以雄浑的笔触道出虞山山峦的宏伟蜿蜒;“烟树绿野秀,春风草路香”(明?郑成功《暮春三月至虞山谒受之师同游剑门》)以柔婉的笔调绘出草木的秀丽繁盛……或雄浑或婉约的诗篇,道不尽这山水草木的写意风流。   2 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古寺古墓   虞山人文景观多姿多彩,上至商周,下至明清,人文荟萃,史迹丰富。“此邦富文学,高让亦前轨”(清?陶澍《虞山拜言子墓》),在众多古刹古墓等人文史迹之中,虞山北麓的兴福寺(即破山寺)最负盛名,唐人常建的一首《题破山寺后禅院》令其名声大噪。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这首古朴浑融的诗作,诗风“清而僻”(胡应麟《诗薮》),以简洁凝炼的笔触抒写了诗人清晨游虞山北麓破山寺的观感,简洁明快地描绘出这座齐梁古刹的幽深寂静。“他把心无纤尘的禅思融入杳渺空灵的诗情之中,使其诗歌充溢着虚静玄远、委婉清幽的情趣。”[3]诗人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表达了游览名?俚南苍煤投愿咴毒辰绲那苛易非蟆S胝馐浊Ч帕鞔?的佳作一样,诗中的主角兴福寺也依然繁盛,千百年来的香火鼎盛,默默诉说着“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吴地信仰;宗教超凡脱尘的力量,为子民送去精神的依托。   虞山东麓为吴地先祖仲雍之墓。仲雍本为商末周太王次子。周太公钟爱幼子季历之子姬昌,欲传位于季历后立姬昌。仲雍与兄泰伯体父意,主动避位,“乃奔荆蛮”(《史记?吴太伯世家》)。他们断发文身,与民并耕,“衣冠开国俗,俎豆继春秋”(明?黄省曾《仲雍墓》),将文明的火种播至南土,是当之无愧的吴地始祖。“太伯导仁风,仲雍扬其波”(晋?陆机《吴趋行》),他们至孝、高洁的个人品格也影响了吴地子民千年,一直为人们所称颂。诗仙李白在《叙旧赠江阳宰陆调》毫不吝啬赞美之词:“泰伯让天下,仲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