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间文化紫姑神的初探.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对民间文化紫姑神的初探

对民间文化紫姑神的初探摘要:本文较为系统地论述了紫姑神作为女性厕神的来源及其功能和地位。在古代农业社会里,这位女性厕神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最重要也最实用的功能为占卜,尤其是“卜蚕桑”;而由于紫姑神的出身,其对于士大夫而言,却更多的是一种娱乐和戏谑,完全没有作为神的尊严 关键词:紫姑;厕神;占卜;戏谈 中图分类号:G12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XX年文化中可谓是“源远流长”,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共鸣。远古神话中神产生的滥觞阶段,其形象的共同特点为:简约、无定形,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丰满。紫姑和后帝两故事的梗概相较,前者有更多的发挥余地,更容易成为与人们日常生活相关,能打动人们心灵的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传说,而鲜活生动的传说可以积极推动信仰的流传 加之紫姑的祭祀地点恰好位于厕所或猪栏边,这也就为紫姑逐渐取代后帝成为厕神提供了空间的可能性。在宋东阳无疑的《齐谐记》中,除了引录《异苑》所记紫姑事外,又引录《洞览》所载:“洞览云:帝喾女将死,云生平好乐,至正月半可以见迎,又其事也”;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中,除了引录《异苑》、《洞览》之外,还引录了《杂五行书》所记:“厕神名后帝”(后帝即帝喾女) 。二书皆同时引录紫姑和后帝之事,似乎将二者合二为一。《荆楚岁时记》仅作疑是之辞曰:“将后帝之灵,凭紫姑而言乎”而在《玉烛宝典》中则作了肯定之语:“将后帝之灵,凭紫姑见女言也” 最终紫姑取代后帝成为了“厕神”,到唐代时紫姑就以厕神的身份出现在文献资料中,唐《显异录》(著者不详): 唐紫姑神,莱阳人也。姓何氏,名媚,字器卿(他书皆作丽卿) ,自幼读书辨利。垂拱四年(685) ,寿阳刺史李景纳为妾,妻杀之于厕,天帝怜悯之,命为厕神。故世人作其形,夜于厕间迎祀,以占众事。 唐代的紫姑神,不仅有了明确的姓名、夫家和年代,而且为了附会其“厕神”的身份,还由《异苑》中的“感激而死”变成了被“阴杀于厕中” 自唐以后,紫姑神“厕神”的身份就基本确立了。然而紫姑的原型为一个受辱忧愤而死的小妾,在人们想像中无论如何也应是一个清秀娇弱的女子,如何与污秽之地――厕所搭上了关系?人们称其为“厕神”,或许与祭拜紫姑的最初地点位于厕边或猪栏边这样的污秽之地有关。不管怎样,古时人们把一个年轻娇弱的女子尊为“厕神”,始终让人觉得有些费解 在《“迎紫姑”风俗兴衰原因初探》中,作者认为:紫姑信仰的流行与其“厕神”的身份和人们认识到大粪作为肥料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休戚相关 然而紫姑神在尚未成为“厕神”之前,就已经具有了与农业密切相关的“占蚕桑”的功能,而且在其成为“厕神”之后,紫姑信仰流传过程中后增的许多其他功能(如:男女情事的卜问和请紫姑作诗写词等等)与其“厕神”的身份几乎没有关系,“厕神”对于紫姑而言不过是个虚衔,其流行也与“大粪作为肥料的重要性”没有很大的关系 二、紫姑的社会地位 紫姑神信仰之所以能够流传至今与其本身所具有的占卜特性息息相关。在《异苑》中,紫姑神的占卜范围为:“能占众事,卜未来,蚕桑”;南朝梁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云:“其夕(正月十五)迎紫姑,以卜将来蚕桑,并占众事 。”由两条资料综合可知,当时紫姑神占卜的主要内容为农事和将来的吉凶祸福。然而随着紫姑信仰的发展,紫姑神除了其本来的占卜吉凶之外,还被附加了很多其他功能,如男女情事的卜问: “怅望归期, 应是紫姑频卜,暗想双眉对蹙。”请紫姑作诗写词和请紫姑者,命橹为题等等 某种风俗的传承过程同时也是再创造的过程,不同时代的不同阶级和阶层会根据各自的观念、经验、生活习惯和文化传统等对已经约定俗成的信仰仪式进行改变,增添新的内容,同时也删除一些旧的质素,使其更贴近当时人们的生活,充满活力能代代相传。而信仰、风俗的变化会直接反映在关于这种风俗的神话传说之中。唐宋以后,在文献记载中,紫姑占卜农桑的功能很少被提及,绝大部分皆为迎请紫姑写诗作词的文字资料。可见在当时,社会上迎请紫姑进行娱乐性地写诗作词的活动非常流行,而这些在紫姑神的传说故事中有直接的反映 在《异苑》、《齐谐记》和《荆楚岁时记》中,紫姑只是一个模糊的妾婢形象;唐代的《显异录》中,就有了“自幼读书辨利”的说法;宋代沈括的《梦溪笔谈》中:紫姑“大率多能文章歌诗,有极工者,予屡见之。多自称蓬莱谪仙。医卜无所不能,棋与国手为敌。” 苏轼的《紫姑神记》中,紫姑“自幼知读书属文,为伶人妇……公少留而为赋诗,且舞以公。诗数十篇,敏捷立成,皆有妙思,杂以嘲笑。问神仙鬼佛变化之理,其答皆出于人意外……”清代俞樾的《茶香室续钞》卷十九引《东坡集求其事为作传。三姑曰:妾本寿阳人,姓何名媚,字丽卿,父为廛民,教妾曰:汝生而有异,他日必贵于人。遂送妾于州人李志处修学,不月余,博通九经。父卒,母遂嫁妾与一伶人,亦不旬日,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