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的哲学 - CUHK.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和的哲学 - CUHK

科技文化:專 論 ┌ 和┘ 的 哲 學 —— 從中西冶金技術差異看 中國文化 ● 華覺明 中國古代有一個著名而悽慘的故事:楚人和氏在山中得到一塊玉璞,把它 獻給了厲王。厲王讓玉工識別。玉工說: 「這是塊石頭。」厲王認為和氏故意誑 騙君上,刖去了他的左腳。待厲王去世,武王即位。和氏又將璞獻給武王。玉 工仍說是塊石頭。武王又刖去了他的右腳。待到武王去世,文王即位,這才讓 玉工剖理玉璞,當真得到了寶玉。於是,命名之為 「和氏之璧」1 。這個故事揭 示了專制政體的昏庸與殘暴,也使人們於感嘆和氏的不幸的同時,體察到追求 真善美常常要付出慘重代價的艱難。 在漢語中, 「和」是一個好字眼。除和氏 (一名卞和)外 ,先秦時期以和為名 的著名人物還有善於作弓的和2及秦國的良醫和3等。 「和」的理念的界定始於 史伯,其後廣泛影響於技術、藝術、倫理等領域,並被提昇到哲學高度,具有 與 「氣」和 「道」等同的至高無上的意蘊與地位,成為中國固有文化的一個組成部 分。 本文從對中國古代冶鐵術、烹調術、醫術和車輛、弓矢等製作技藝的考察 出發,論述中國傳統技術觀是一種有機的、整體和綜合的技術觀。它以「和」為 理念,採取 「和」的方式與手段 ,達到「和」的指歸。 一   東 西 方 鋼 鐵 冶 煉 技 術 的 比 較 孔子說: 「君子不器。」中國古代哲人多以探討性理人倫和治國平天下的大 道為要旨,很少顧及技藝、工巧這類形而下之事。在古代,工匠的地位卑下。 他們的業績與成就可從考古發掘得到的種種遺存 、遺物推知 ,卻很少見於眾多 * 本文是在柏林工業大學中國科技史和科技哲學中心及維快先生的支持下寫成的,作者以 此題目在特里爾大學漢學系作了演講,在此一併致謝。 二十一世紀雙月刊 1996年10月號 總第三十七期 86 科技文化:專論 典籍之中4 。因此 ,只有通過考古學和科技史的實證性研究來確認的上古科技史 實 ,輔以散見於古文獻中的零星資料的考據 、推究 ,才能推知上古時期的技術 觀與技術思想 。 以鋼鐵冶煉和加工工藝為例 ,研究表明 ,以中國為代表的古代東方的鋼鐵 技術路線和西方早期的鋼鐵技術路線 ,是明顯地存在差異的,分屬於兩種不同 的技術體系與工藝傳統5 。 1 圖 為西方早期的鋼鐵技術路線 。它起始於約公元前十四世紀 ,到公元前八 世紀或更早些大體成形 ,以後不斷發展與充實 ,直到公元十四世紀 ,生鐵冶鑄技 術在歐洲被普遍應用之後,這一基本格局才發生根本改變 。 圖 1  西 方 早 期 的 鋼 鐵 技 術 路 線 鐵礦石 鍛造 熟鐵件 低溫 熔煉 鍛打 塊煉鐵  木 炭 熟 鐵 塊煉爐 (海綿狀) 去渣 ∼900˚C 石灰石 滲碳 鍛造 鋼 鋼件 2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