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北望族:蓬溪蒲氏-蓬溪县.DOC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川北望族:蓬溪蒲氏-蓬溪县

川北望族 蓬溪蒲氏 蒲文常 编辑 胡传淮 审定 四 川 省蓬溪县政协文史学习委员会 四川省蓬溪县家谱收藏研究中心 线装书局 《川北望族:蓬溪蒲氏》编委名单 顾问:温勉双 编辑:蒲文常 审定:胡传淮 校注:邓尚培 校对:钟子宽 《蓬溪文献丛书》总序 温勉双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和血脉。文化具有极强的传承性、长久性、基础性。物质有可能昙花一现,而文化将永久不灭。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无数磨难而不溃散,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我们有深厚的传统文化这条血脉作纽带,代代相传。 蓬溪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优秀历史文化。世世代代的蓬溪人,在这块土地上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 蓬溪重教兴学,人才辈出。从宋至清,蓬溪有四十余人考中进士,故有“ 梓东邹鲁,文献名邦 ”之誉。他们中“或以才略冠时,或以文章见志。” 唐宋以来,蓬溪书院林立,出现了不少文化世家,其中以“席、谭、张、蒲”最为杰出,号称明清两代蓬溪四大家族。明代席书,学术纯正,才识优长,乃嘉靖时名相。清代张鹏翮,位极人臣,扬历中外,为杰出的治河专家,时称贤相,乃有清一代四川官位最显赫、名声最响亮的人物;其玄孙张问陶,号船山,不仅是清代蜀中诗冠,亦是乾嘉诗坛泰斗、书画名家。张氏一门,风雅相继,著书满家,极一时之盛,为清代蜀中第一大家望族,后人赞曰:“风雅之集,荟于一家,海内所罕有也。”清代张氏家族与宋代眉山苏氏家族、明代新都杨氏家族,构成了巴蜀地区历史上最有名的三大家族。由此可见:蓬溪具有深厚的人文资源积淀,形成了极大的比较优势,即使把这些放到全省全国的背景上看,也是毫不逊色的,极具开发前景,特别是对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地方文献的开发利用更具有现实意义。 地方文献是一个地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和社会事业发展及风俗、民情、自然资源、人文景观等的综合反映。一部完整的地方文献,就是一部地方精神文明发展史,一部地方人文教育的教材,是后人竖起的地方精神标杆。文化是层累而进的,正是这些地方文献,以一地汇之,则成就一地之文化的辉煌,并成为文化再创造可借鉴的资源;以一国汇之,则见证民族文化之演进,成为华夏文明的巨大财富。挖掘与利用地方文献,编辑出版《蓬溪文献丛书》的意义和重要价值,正在于此。2009年5月,我县成立了蓬溪县家谱收藏研究中心,开展以家谱、方志为主要代表的地方文献的搜集、整理,宣传、研究和开发利用蓬溪家族文化,编辑出版《蓬溪文献丛书》。 《蓬溪文献丛书》的编辑出版,是蓬溪地方文献挖掘与利用的一大成果,是对蓬溪地方历史文化的一次全方位的系统梳理,让人们看到了蓬溪历史文化家底的主要组成部分。在《蓬溪县志》之外,便有了一座鲜活生动、足以让寻常百姓涉足感受的蓬溪地域文化殿堂,巴蜀文化的大局,也便有了更加踏实的基础。从保存文献的角度看,又仿佛是一部蓬溪地方的《四库全书》,其功甚伟! 编辑出版《蓬溪文献丛书》是一项浩繁的系统工程。我希望大家,特别有关方家和广大读者,贡献你们的聪明才智,以不同的方式参与到我们的工作中来,推动蓬溪县政协把此项工作做得更好。我相信并期待着蓬溪地方文献的循环利用之花,一定会盛开在蓬山溪水间。 2009年8月初稿、2014年3月修订 (作者温勉双,四川省蓬溪县政协主席) 《川北望族:蓬溪蒲氏》序 胡传淮 川北蓬溪,历史悠久,民风淳厚,人文井喷。唐宋以降,蓬溪书院林立,出现了不少文化世家、科举望族,其中“席、谭、张、蒲”号称明清两代蓬溪四大家族,尤足称杰。清代蓬溪县仅有5人考中进士,而县南蒲氏家族就独占3人(蒲心豫、蒲文甲、蒲预麟)。明清蓬溪蒲家还考中举人10人、贡生22人,为“科举寥寥若晨星,又不甚显著”的蓬溪县赢得了美誉。 据《蒲氏族谱》记载:蒲氏祖居湖广麻城县,隋末唐初入蜀,落户果州南充县三教堂(今南充市嘉陵区龙蟠镇附近)。从宋至元400年,蒲氏在川北南充、阆中、南部等地繁衍发展,人丁浩繁,衣冠鼎盛,名贤辈出,仅宋代就有20人中进士。宋代蒲虞裔,进士。其子五人:蒲显道、蒲之道、蒲竝、蒲冲、蒲卣,均为进士,有“五子登科”之盛;因均受业于其母任氏,故蜀中号“任五经”。蒲卣,累官中大夫;其侄蒲宗孟(1028—1093)官至尚书左丞,叔侄二人均名垂《宋史·列传》,堪称“果南世家”。 元末明初,蒲介元由南充徙居蓬溪县利国铺大水坝。从明初至清末500余年,蒲氏在蓬溪县城南蒲家坝、宝梵镇、鸣凤镇、大石镇等地繁衍,分为梭子垭母殿垭林苍咀二分咀大屋沟支派、墙院子文家坝支派、蒲家坝支派等三支人,至今已传20余代,约15000余人,成为蓬溪望族。 明清蓬溪蒲氏人才甚众,其佼佼者有: 蒲胜愈,明洪武十四年(1381)举人,官直隶河间府知府。清廉干练,载清代《蓬溪县志》。 蒲惠和,明嘉靖二十五年(1546)举人,任湖北保康县知县。时保康县治初创,惠和建城池,创公署,兴学育才,分疆定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