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智健 红色贵族的悲情谢幕.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荣智健 红色贵族的悲情谢幕

荣智健 红色贵族的悲情谢幕仰仗着自己特殊的政治背景和宽阔的人脉关系,荣智健在竞争激烈的香港市场一手打造出了赫赫有名的中信泰富;依靠着自己的商业睿智和经营天赋,荣智健打破了“富不过三代”的财富定律。在荣智健手上,百年荣氏家业扩张到了极致,政治与商业的交配演绎得天衣无缝。然而,一场近乎疯狂的金融衍生品豪赌不仅终止了荣家资本延伸的符号,而且也让缠绕荣智健头上的多层神圣光环荡然无存。 红色根基 从荣熙泰到荣德生再到荣毅仁,直至今天的荣智健,荣家旺盛的商业香火已经传递到了第四代。而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上,荣家也可谓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符号――经历晚清、民国、抗战、解放、文革,直至改革开放的唯一一个跨世纪商业王朝,中国百年工商业发展的一个完整标本。毛泽东主席曾经这样评价荣氏家族:“荣家是中国民族资本家的首户,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就只有他们一家。” 出生于江南名城无锡的荣熙泰通过近半辈子经营面粉的生意,为后人打下了一份相当殷实的家业。次子荣德生在中国即将解放的前夕就将荣氏家业推到国内最大的民营企业耀眼位置,同时赢得了“面粉大王”和“纺织大王”的名号。当时的荣毅仁一直紧跟在父亲的身旁,并出任家族之下两家企业的要职――上海合丰企业董事长和上海三新银行董事长 1949年对于绝大部分生活在中国的资本家而言是命运全然逆转的时刻,而荣家却享受了这个国家对待资本家的最高荣耀。在解放初期,实行公私合营成了改造民族工商业的一条有效途径,荣家在当时积极配合这一行动。1957年,荣毅仁当时作为上海民族资本家的总代表当选为上海市副市长,无论是作为当时上海市市长的陈毅还是开国元勋毛泽东都对荣毅仁宠爱有加,两年之后,荣毅仁升任中国纺织工业部副部长 荣家资本的成功转型和朝着政治领域的转向都注定了1942年出生的荣智健获得了扎实的红色根基。不过,不谙世事的荣智健到十六七岁时还是上海知名的“公子哥”:开着一部敞篷跑车,呼朋唤友,斗狗喝酒,及至上大学时,还经常逃学旷课,并将热情都倾注在了自己非常喜爱的棒球运动上 然而,伴随着文革期间荣毅仁夫妇的被批斗以及荣家财产的被抄没,荣智健也被发配到了边远的农村。他先是被“调派”到吉林长白山脚下的一个水电站工作,后又 “下放”到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劳动。在8年的基层工作中,这位荣家后代经历了上辈人从未经历过的磨炼,他每天和工人、民工摸爬滚打在一起,抬石头,挖土方,搬机器设备,背着氧气瓶(烧焊用)上山下山,爬上半空架设高压电缆……1972年,30岁的荣智健返回北京。回想起这段往事,荣智健不免感慨地说:“8年下放,吃了不少苦,也得益不浅。人变得坚强了,对社会对人也有更多了解,对社会的认识也不是那么的单纯了。这些,使我懂得了许许多多深奥的道理,使我学到了顺境中学不到的知识。” 闯荡香港 也许是家族商业细胞的遗传,或者是受昔日磨炼的启迪,甚至是年轻时的心高气盛,回到北京的荣智健并没有像从前那样满足于贵族式的生活,而是觉得自己到了应当干大事的时候。1978年夏,刚从36岁生日中走过的荣智健携带简单的行装,口袋里揣着单程通行证,告别妻儿,南下独闯香江 父亲经商时的积蓄成为了荣智健在香港起家的原始资本。《荣毅仁》传记里这样写道:“1949年后,荣毅仁留在大陆,他的钱在工商业改造时都合营给国家了。但是,荣智健创业的钱从哪来?他们家在香港有一些股份,30年没领过股息,30年以后儿子要创业,荣毅仁让他去算一算,结果算出来还有600万港币,也就是说这钱是他的,30年都没挪窝,30年以后还是他的。” 在大学学习机电专业的荣智健很快找准了投资方向并有了自己的公司――爱卡电子,仅仅经营了4年之后,爱卡就为荣智健赚得了5600多万港元的利润。不久后,荣智健奔赴美国,并在美国加州创办了一家提供电子计算机软件辅助服务的自动设计公司,一年之后,该公司成功上市。1984年,荣智健卖掉了自己在这家公司的六成股权,携带资金回到香港。而此时,荣智健的财富已由当初父亲交给他的600万港币膨胀到了4.3亿多港元 正当荣智健在国外全力打拼并且做得风生水起时,父亲荣毅仁也在国内被委以重任。为了配合中国的改革开放,1979年,国务院设立了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下称中信或中信集团),荣毅仁担任首任总裁。而仅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荣毅仁不仅将世界级知名的金融人士纳入到中信的麾下,而且还聘请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作为公司顾问。这种超乎预期的结果一时在中央高层成为美谈 某种意义上而言,中信的成立并由荣毅仁亲自主政无疑为荣智健命运的上升式趋转再次提供了他人所不可能得到的机遇。1986年,荣智健加入中信香港公司(下称中信香港),并出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据香港传媒披露,当时荣智健向中信集团提出了两个要求,一是人事决策权,二是经营决策权 新官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