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犯罪临界心理和心理干预.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青少年犯罪临界心理和心理干预

青少年犯罪临界心理和心理干预作者简介:牛兰英(1952- ),女,中共商丘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心理学、人才管理 摘 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在我国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进程中,就业困难引发的失业、各种价值观的相互激荡、网络不良文化的渗透等,影响着青少年一代的健康成长,青少年犯罪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对青少年犯罪的临界心理进行分析,由此提出对策,以促其犯意的良性转化,减少青少年犯罪,促进社会和谐 关键词:青少年犯罪;临界心理;心理干预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XX年犯罪问题在当今社会中日益突出。据《中国青年报》披露:“广州中院少年庭长张中剑介绍,近年来广州中院少年庭收案数增长迅速,截至XX年12月15日,全庭共受理各种案794件,增幅达到47.3%。其中不少案件与涉案未成年人的心理问题有关,不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就无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1]“据统计,XX年我国网民数已达1.62亿,青少年网民占85.8%,其中13-17岁的青少年网民中网瘾比例最高,达到了17.1%……。90%的青少年上网是玩网络游戏,其余是网上聊天和浏览不健康网站。例如,轰动全国的我国淫秽色情网络第一大案九九色情论坛的主犯年龄只19岁。”[2]管窥青少年犯罪的现状,本文对青少年特别是临界违法犯罪青少年的临界心理进行分析,以期通过心理干预减少青少年犯罪 一、青少年犯罪临界心理的类型及特征 所谓临界心理,是指对社会持有一定的抵触情绪,明显怀有蔑视法纪和社会公德的阴暗心理。其特征有三:一是尚未实施犯罪,仅存在着某种犯罪意向;二是有犯罪的可能;三是犯罪意向具有可变更性 1.青少年违法犯罪临界心理的类型 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临界心理,从犯罪心理学的角度,依性格、习惯、行为、趋同等可分为4类13种: 第一种,性格偏狭型:疏远、冷落、蔑视家庭成员;敌视、抗拒家长或其他监护人的合法监督;以损害自己或其他人的形式向社会报复并视为快事 第二种,行为乖张型:经常违反校纪、迟到旷课屡教不改,纠合多人终日在外游荡;嗜赌成瘾,有业不就,有工不上,且对家庭和所在单位巧言欺骗;经常出入于网吧及不良场所;非法携带管制刀具,经常寻衅滋事打架斗殴 第三种,习惯怪僻型:对情调低的报纸刊物音像制品嗜看成瘾;嗜好烟酒且有酗酒恶习;有偷摸哄抢行为且多次重犯;经少教、劳教、劳改但恶习未变、屡教不改 第四种,交友逆反型:结义拜把、参加妨碍公共秩序的非法组织;经常与有犯罪前科或道德卑劣者交往,并欲模仿效法 综合考查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临界心理构成,与家教良好、心理健康的青少年比较,其在认识、情感、意志、行为诸方面,都具有突出的、明显的、迥然不同的特征 2.青少年违法犯罪临界心理的特征 ――青少年违法犯罪临界心理的认识特征,集中地体现在人生观、道德观、法纪观等方面。“其核心是两大精神支柱――封建主义的哥们义气和剥削阶级吃喝玩乐的享乐主义;三种错误观念――亡命徒式的英雄观、无政府主义的自由观和低级下流的乐趣观”[3] ――青少年违法犯罪临界心理的情感特征,有四个方面:其一是这些人爱憎、好恶颠倒,缺乏对他人起码的尊重和同情心,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其二是极易感情用事,情感变化多端,喜怒无常,激情十分突出且难以自控;其三是追求低级情趣、下流情欲;其四是重感情、讲义气、拉帮结伙欲强烈,哥们之间的感情甚至超过了同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感情。青少年违法犯罪临界心理的意志特征是有明显的两极性,即在正确的方向上自卑,意志力薄弱,在错误的方向上自负,意志扭曲。从这些青少年成份上看,他们中的绝大多数都是由后进转变而来,学习差、工作差、品质也差,在社会上处于遭冷眼、受歧视的地位,心理经常处于矛盾状态;在自我蔑视、自卑感很重的同时,在他们的小圈子、小范围里又顽强地表现自己的虚荣心,显得自信、自负 ――青少年违法犯罪临界心理的趋向特征,突出表现在:利用网络实施盗窃、绑架、故意伤害、诈骗、抢劫等犯罪,这种虚拟性,为青少年犯罪提供了条件。表现在实践中,一是违法犯罪的类型集中。据调查,青少年犯罪以盗窃为最,伤害次之,流氓居三。二是偶发性强。三是纠合性突出。据某市调查结果表明,青少年犯罪活动中纠合在一起共同实施犯罪的占68.57%。四是互感性强。青少年善于模仿他人的行为动作,因此,在违法犯罪的过程中,互相教唆、传习。五是凶狠残忍。六是复合犯罪,多种犯罪兼施等 二、预防青少年犯罪临界心理的干预措施 解决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临界心理问题,其实质是促其犯意的良性转化,避免恶性发展。因此,抓好青少年临界心理的教育和预防,应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加以预防 1.靠培育青少年的自治力加强预防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