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答李淑一》公开发表前前后后.docVIP

《蝶恋花·答李淑一》公开发表前前后后.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蝶恋花·答李淑一》公开发表前前后后

《蝶恋花·答李淑一》公开发表前前后后50年前,毛泽东在湖南师院的院刊上发表了《蝶恋花40多年的老教师密切相关……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 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1958年1月1日,毛泽东的不朽名篇《蝶恋花在黑云弥天、斗争严酷的峥嵘岁月里,为了党和人民的革命事业而献出生命的爱侣与挚友,笔底倾注了无尽的痛悼和崇敬之情。全词情真意挚,跌宕起伏,气象宏大,意境深远,一经问世,便在全国产生了巨大的反响,给广大读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不过,令众多毛泽东诗词爱好者感兴趣的是,毛泽东的诗词大多数是在《诗刊》、《人民文学》、《解放军报》、《人民日报》、《红旗》等中央级报刊上首发,为何唯有这首词,是在一所地方高校的院刊上首发? 一个意外的机会笔者获知,现已退休的湖南科技学院副教授林松年,正是当年发表此词的《湖南师院》的3位编辑之一。最近,应笔者之约,林松年首次讲述了50年前那段鲜为人知的难忘的经历…… 李淑一的叙述声情并茂 林松年是广西贺州人,1953年参加工作,两年后调入长沙师专。因长沙师专与湖南师院合并,他于1957年夏季进入《湖南师院》编辑部。是年11月的一天,根据编辑部的安排,他前往长沙市第十中学,采访在此实习的湖南师院中文系三年级的学生 实习生告诉林松年,他们在校内一位姓李的语文老师那里,看见过毛主席的手迹。林松年非常好奇,于是让实习生领他去找李老师 当时,他压根儿没想到,即将见面的这位李老师,就是日后因毛泽东的和词而名噪一时的李淑一。他更没想到她是杨开慧烈士的同学,而这所学校正是她们的母校 长沙市第十中学原名私立福湘女子中学,是一所教会学校,校内大多是欧式建筑。李淑一当年住在一栋小洋楼的一楼,房间布置得简单而素洁。那天天气有些冷,李淑一老师家里已生起了炭火。林松年等围着暖烘烘的炭盆,提出想拜读一下毛主席的信,李老师显得很高兴,转身从抽屉里拿出了一个大信封 这是一个牛皮纸做的长信封,上面竖写着“李淑一同志收”6个龙飞凤舞的毛体字,左下方落款是“中共中央办公厅毛缄”。全信内容如下: 淑一同志: 惠书收到。过于谦让了。我们是一辈的人,不是前辈后辈关系,你所取的态度不适当,要改。已指出“巫峡”,读者已知所指何处,似不必再出现“三峡”字面。大作读罢,感慨系之。开慧所述那一首不好,不要写了罢。有《游仙》一首为赠。这种游仙,作者自己不在内,别于古之游仙诗。但词里有之,如咏七夕之类。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直上重霄九。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暑假或寒假你如有可能,请到板仓代我看一看开慧的墓。此外,你如去看直荀的墓的时候,请为我代致悼意。你如见到柳午亭先生时,请为我代致问候。午亭先生和你有何困难,请告 为国珍摄! 毛泽东 一九五七年五月十一日 李淑一告诉林松年,这年1月,《诗刊》创刊号上首次发表了毛主席的18首诗词,她反复吟诵,爱不释手。她忽然想起,毛主席早年为杨开慧写过一首《虞美人》,当时杨开慧十分兴奋,曾给她看过。李淑一依稀记得词的开头两句,便于2月给毛泽东写信,索取全文,同时寄去的还有她1933年因想念丈夫柳直荀而作的《菩萨蛮 1921年,毛泽东曾书赠杨开慧《虞美人“堆来枕上愁何状,江海翻波浪。夜长天色总难明,寂寞披衣起坐数寒星。晓来百念皆灰尽,剩有离人影。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36年过去,毛泽东毕生追求的革命事业取得了震惊世界的伟大胜利,他的思想感情也升华到一种更高更新的境界,尤其读了李淑一的小令后,联想到无数像杨开慧、柳直荀一样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不禁”感慨系之”,信笔挥就了这首传世经典《蝶恋花 遵毛泽东信中所托,1957年7月10日,李淑一特地来到草木葱郁的杨开慧墓前,献上鲜花和香果,饱含热泪诵读祭文:“……近接毛主席来信,念君思君,作词悼君,嘱我暑假有暇,代他亲来板仓,奠扫君墓,获此良机,遂偿夙愿。今兹来奠,恩义双重,老友有灵,当能鉴察。” 27年前,杨开慧从北京回到长沙,在李淑一的父亲李肖聃的帮助下,进入福湘女中念书,两人由此成为同窗好友。她们都是1901年出生的,杨开慧思想进步,性格开朗,不喜欢做礼拜,经常向李淑一宣传妇女解放、婚姻自主的道理,对李淑一的影响甚大。杨开慧英勇就义后,李淑一曾多次去看望烈士的母亲,深情地对杨开慧的母亲说:“开慧牺牲了,我就是您的女儿。” 此刻,读着一代伟人的亲笔信,听着李淑一声情并茂的叙述,林松年内心滚过一阵又一阵热浪。他忽发奇想,能不能在自己的刊物上发表这首词呢――那一瞬间,他为这个大胆的想法激动不已。他迫不及待地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