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英雄熊尚林魂归江西故里.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人民英雄熊尚林魂归江西故里

人民英雄熊尚林魂归江西故里XX年5月24至29日,笔者一行怀着崇敬的心情,远赴河北省张家口市崇礼县,悼念长眠在烈士陵园67年的亲人――人民英雄熊尚林同志。 崇礼人民心中的英雄 5月25日,来自江西高安家乡的亲人悼念熊尚林烈士的消息在崇礼县不胫而走。在县民政局人员的陪同下。不管我们走到哪里,人们都怀着敬慕的目光注视着我们。一位60多岁的开纸扎店的老板免费代我们写下挽联。他说:“熊尚林是我们崇礼县人民心中的英雄。从小我就知道他是强渡大渡河17勇士的领队。能为他写挽联是我的荣幸。”当日下午,县民政局负责人陪同我们就餐时,天空突然乌云笼罩,整个县城下起蚕豆般大小的冰雹。难道熊尚林烈士的英灵与家乡亲人的相聚感动了天地? 5月26日上午,笔者随崇礼县民政局和县人武部国防教育办负责人等,从县城驱车50多公里,到达石嘴子乡西沟村草场沟――熊尚林烈士的牺牲地。我们找来了当地一位77岁的老人姜蒋美。向他了解烈士牺牲时的情景。据老人回忆,1942年端午节那天上午9时,熊尚林一行两人骑着马从沟外到草场沟姜姓“堡垒户”家。刚进屋不久,突然一声枪响,熊尚林中弹了,人坐在炕沿,头低伏在腿上。与他同行之人(系陕北红军,名叫王文魁,解放后任延安行署专员、少将,1985年离休)赶紧叫人把熊尚林抱到马上去抢救,人就已经奄奄一息了。熊尚林牺牲后,他们将他安葬在姜家屋后的一片空地上。我们在当时安葬烈士的坟地驻足良久,祈祷烈士英灵安息 5月27日,我们应崇礼县有关部门的邀请,参加了县城关小学“熊尚林中队”的悼念活动。据说,从XX年开始,每年的6月18日或端午节,“熊尚林中队”的少先队员都要举行一次悼念活动。上午9时许,我们和身穿校服、脖系红领巾、头戴红军帽的“熊尚林中队”队员一道,在熊尚林烈士墓前举行悼念活动。熊尚林烈士墓位于崇礼县陵园中央东侧,占地70平方米,四周设有护栏,护栏内按等距离栽有17棵松柏树。白色的墓碑坐落在墓地中央。碑上刻有17颗五角星和“熊尚林烈士之墓”7个大字。显得庄严肃穆。墓地精心设计出的3个“17”别出心裁,寓意丰富,象征着红军强渡大渡河的17勇士,饱含了崇礼县人民对熊尚林烈士的深切怀念和崇敬之情。下午。崇礼县档案史志局负责人给我们介绍了熊尚林烈士在河北抗日的事迹以及他们调查编写人物卷“熊尚林”的全过程,并将人物卷“熊尚林”的有关资料复印给我们作为纪念 5月28日。崇礼县民政局派人陪同我们到张家口市第六十五军军部,即熊尚林烈士生前所在的部队。该军军史馆长期从事军史研究的袁宝莹同志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在第六十五军军史馆,我们观看了熊尚林率领17勇士强渡大渡河的画展,拍摄下了1936年美国记者埃德加…… 征路上的勇士 熊尚林是江西省高安市黄沙岗镇横港村委会牛路熊村人,出身贫寒,少时性格开朗,乐于助人。据《黄沙牛路熊村宗谱》记载:发贤,先常四子……生子二:尚林、尚恩。”尚林属长子,但名下无妻儿子女记载。因家贫。尚林年少时。父母为其抱养了童养媳丁大英(1911―1986年)。按照传统的婚姻习惯:且把男大十,莫让女大日。由此,我们推断熊尚林为1910年出生 1930年7月,红一军团转战高安途经黄沙牛路熊村时,熊尚林为红军带路,并背着家人参加了红军。红军长征时,熊尚林任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团一师一团一营二连连长。长征路上,熊尚林所在的第二连一直担负着开路先锋的重任。因此,红军血战湘西、两渡乌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爬雪山、过草地都留下了他的战斗身影 1935年5月24日,红军长征到达大渡河安顺场。红一团按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强渡大渡河。一营营长孙继先从二连精心挑选了17名勇士组成渡河突击队,连长熊尚林任突击队队长。5月25日9时,熊尚林首先率领8名勇士登船渡河。一上岸,突击队员的手榴弹就在敌方的阵地上炸开了花。第二批勇士登岸后,熊尚林指挥他们与敌人展开肉搏战,终于击溃敌人。占领了渡口。随后红军大部队用准备好的竹筏顺利渡过了大渡河,从而打破了蒋家王朝凭借大渡河天险全歼中央红军的如意算盘。1936年红军长征到达陕甘宁时,美国记者埃德加17名勇士。并与他们合影留恋。从此,“大渡河17勇士”的英名永垂史册,熊尚林也因此被誉为“长征路上的英雄” 抗日战场上的神兵 1938年10月,红一团改编为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团,熊尚林任第一营营长,率部参加平型关战役,后来又随八路军第四纵队参加了冀东民众抗日大暴动。1940年6月,熊尚林任第七团第二营营长,率领先遣队掩护平北军分区政治部到平北地区。活动在丰宁、赤域一带,并在千松台建立了抗日区政府。后因形势严峻,粮食供给困难,伤病员增多,不得已返回平西。1941年夏,熊尚林再次奉命到平北,担任平北支队第二大队大队长。转战于长城内外,白河西岸。他能征善战,精于游击杀敌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