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富营养化中藻毒素的危害与检测方法.ppt

水体富营养化中藻毒素的危害与检测方法.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富营养化水体中藻毒素的 危害及检测方法 1.1水体富营养化 1.2藻毒素简介 1.3藻毒素的分类及危害 1.4藻毒素的含量标准 1.5藻毒素的检测方法 1.6藻毒素的去除 1.7研究展望 1.1 水体富营养化( eutrophication ) 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1.2 藻毒素简介 1.3 藻毒素的分类及危害 1.3.2.2 赤潮藻毒素 海洋中大约有300种能够形成赤潮,而其中有毒的有70种左右。常见的赤潮藻毒素有: (Ⅰ)麻痹性贝毒(plalalytic shellfish poison,PSP); (Ⅱ)短裸甲藻毒素(blevitoxin,BTX); (Ⅲ)溶血性毒素(hemolytic toxin); (Ⅳ)氨等。 1.3.2.2 水华藻毒素 淡水水体中的藻毒素种类很多,尤其是蓝藻毒素。主要包括: (Ⅰ)肝毒素(hepatotoxins)(作用于肝脏); ( Ⅱ)神经毒素(neurotoxins)(作用于神经系统); (Ⅲ)脂多糖(polysacchrides)内毒素(位于细胞壁外层); (Ⅳ)其他毒素。 ①微囊藻毒素 微囊藻毒素的中毒症状大致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此种肝毒素具有极高的细胞选择性和专一生物活性,其对生物体的主要作用靶器官是肝脏,其在生物机体内所引发的许多细胞学变化仅发生于肝脏。微囊藻毒素中毒也可表现为致突变或慢性致癌作用,它可以影响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表达。 (Ⅱ)神经毒素 化学成分为生物碱,所以作用时间非常快。鱼腥藻、微囊藻、束丝藻、颤藻和束毛藻等能产生此类毒素。已知的神经毒素包括以下几种: ①鱼腥藻毒素-α(anatoxin-α)和其同系物(homoanatoxin); ②鱼腥藻毒素-α(s)(anatoxin-α(s)); ③石房蛤毒素(saxitoxin); ④新石房蛤毒素(neosaxitoxin)。 ①鱼腥藻毒素-α(anatoxin-α)和其同系物(homoanatoxin); 鱼腥藻毒素-α是1种低分子质量的生物碱,相对分子质量为165。主要由鱼腥藻产生’目前还发现颤藻、束丝藻、柱孢藻和微囊藻可以产生此种毒素。鱼腥藻毒素-α是神经递质乙酰胆碱的类似物,它可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但乙酰胆碱酯酶或真核生物中的任何酶均不能降解它,它与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后可使肌肉因过度兴奋而痉挛。如果动物的呼吸系统受到影响,动物会因窒息而死亡。同系物(homoanatoxin)用丙酰基替代了鱼腥藻毒素-α中C-2上的乙酰基,在颤藻(Oscillatoria formosa)和(O.rubscens)中都曾分离得到这种毒素,此毒素也为烈性的后突触神经肌肉阻断因子类毒素,毒性比鱼腥藻毒素-α稍低。 ②鱼腥藻毒素-α(s) 鱼腥藻毒素-α(s)是N-羟基鸟嘌呤的单磷酸酯。到目前为止仅从北美洲发现,由水华鱼腥藻(Aph.flosaquae)和(A.Lemmermannii)产生。鱼腥藻毒素-α(s)是一种乙酰胆碱酶的烈性抑制剂’可以阻止乙酰胆碱酯酶对乙酰胆碱的降解’致使肌肉因过度兴奋而痉挛。 其化学结构与鱼腥藻毒素-α完全不同,但二者中毒症状很相似,鱼腥藻毒素-α(s)比鱼腥藻毒素-α 的致死作用强约10倍。 ③石房蛤毒素和④新石房蛤毒素属麻痹性贝毒 (Ⅲ)脂多糖内毒素 是蓝藻细胞的组成部分,由脂A、核心寡糖和O特异多糖组成。蓝藻脂多糖内毒素的脂A与格兰氏阴性细菌的脂多糖不完全相同,种类更多,而且往往含有少量的磷酸。内毒素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肝Kupffer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等,并诱生一些炎性细胞因子及氧自由基等化学介质的释放,诱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症(包括感染性休克)和肝脏等组织器官的严重损伤。目前已从裂须藻、颤藻、鱼腥藻和微囊藻中分离到。 1.4 藻毒素的含量标准 藻毒素的检测 免疫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的原理:基于抗体与毒素之间的特异性反应。 1.6 藻毒素的去除 1.6.1 以物理方法为主的降解途径 1.6.1.1 过滤和沉淀 1.6.1.2 活性炭吸附 1.6.1.3 膜滤 1.6.2 以化学方法为主的降解途径 1.6.2.

文档评论(0)

wuyoujun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