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行为的调查及分析.docVIP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行为的调查及分析.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行为的调查及分析.doc

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行为的调查及分析   摘要:根据成都几所高校的随机抽样调查数据,对在校大学生网游成瘾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网游成瘾与认知风格、人格特质、情绪及生活满意度的关系较为密切且差异显著,提示预防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需要思想政治教育从认知方式、人格培养、情绪调适和提高生活满意度等方面实施教育和干预。   关键词:网络游戏成瘾;认知;人格;情绪   中图分类号:G4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9-0073-03   一、引言   网络这一高科技成果的融入,给现实社会带来了深刻影响。当网络成为大学生成长的有效工具时,网络游戏也随之浸入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影响着他们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也对有的学生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出现网络游戏成瘾问题。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已经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调查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的状况,分析网络游戏成瘾形成的特征,研究成瘾大学生的认知与情绪、人格品质存在的相关性,期待能够在积极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探索预防网络成瘾对策等方面具有实际参考意义。   二、概念界定与研究设计   (一)主要概念界定   网络游戏成瘾:美国学者格尔伯格从上世纪末开始关注过度使用网络这一现象,1995年首次提出网络成瘾――也称网络不适应的概念。后英国著名心理学家格里菲斯将网络游戏成瘾从网络成瘾中分离出两类网络游戏成瘾,一类是沉迷于网络游戏带来的兴奋和快感,希望在虚拟的社会中得到回报,或渴望展现自己的实力而导致成瘾。第二类是成瘾者在现实生活中承受太大的压力,急需一种有效的发泄方式,通过网络游戏逃避现实,沉浸其中以满足心理上的需求。   本项研究认为网络游戏成瘾是指个体因过度接触网络游戏,而逐渐形成依赖心理与失控行为,并伴随游戏停止后的机体不适与情?w、交往障碍等心理和行为问题。   一般认为非适应性认知涵盖了对自我的认知和对世界的认知两个维度。对自我的非适应性认知主要是指自我情绪体验与人格特质等自我概念的失衡。非适应性认知与自我情绪体验、人格特质有着内在的联系,相互影响。对世界的非适应认知是指个体认为网络能够给予他一切,但在现实中往往难以如愿。本研究认为非适应性认知是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形成的基础,同时受情绪、人格的影响,反过来又强化其网游行为。   (二)样本描述与资料来源   本调查于2014年8月在成都几所大学进行,以本科生班级为单位,随机抽样,发放问卷共计300份,有效回收问卷285份,有效率达到95%,被调查男生173名,女生112名;大一学生115名,大二91名,大三43名,大四36名。   (三)研究工具   本次调查选择四个信效度较高的量表:大学生网游认知―成瘾量表、“大五”人格问卷、正负性情绪量表以及生活满意度量表,以此调查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状态,了解大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情绪体验、人格特质与网游成瘾及非适应性认知的相关性。   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各量表得分采用描述统计分析及T检验,并对成瘾行为和非适应性认知与人格、情绪、生活满意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三、结果与分析   (一)网络游戏成瘾调查的基本现状   在本次调查的285名有效被试中,其中网游成瘾的有40名,占比达到了14%。   大量国内外研究认为,非适应性认知是指个体与他人和客观环境关系的错误认知,是造成网络成瘾的重要认知基础。非适应性认知固化了“网络万能”这一核心观念,导致各种错误的自动思维以及中间信念的出现,在缺失元认知的监控时,致使成瘾的网络行为产生。本次调查中成瘾组与非成瘾组非适应性认知的差异性见表1。   表1显示成瘾组与非成瘾组之间在对网络游戏过高的评价、心理慰藉、人际关系的实现和逃避学习压力的四个非适应认知因素以及总分上的差异皆达到了极其显著的水平(P=0.0000.01),可见网络成瘾者在非适应性认知水平上的程度极高。   作为成瘾者的心理基础,非适应性认知充当了其进行网游行为的强化物,凸显出成瘾组与非成瘾组的行为差异性(见表2)。   结果表明成瘾组与非成瘾组在控制冲动的能力、戒断症状和相关品行问题三个因素和成瘾行为总分上都显现出极显著差异。非成瘾组控制冲动的能力显著高于成瘾组,而戒断症状和相关品行问题显著低于成瘾组。   (二)网游成瘾者的认知与人格、情绪、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分析   本研究假设,网络游戏成瘾行为与大学生具有的人格特质、情绪体验、生活满意度等具相关性。因此,在数据的处理上,从人格特质、情绪、生活满意度三个方面与成瘾行为及非适应性认知进行相关性分析。   1.人格特质与网络游戏成瘾的相关分析(见表3、表4)。表3显示网游成瘾行为及非适应认知风格与人格特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