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汉魏之交的历史语境中解读曹丕《典论·论文》.pdfVIP

在汉魏之交的历史语境中解读曹丕《典论·论文》.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汉魏之交的历史语境中解读曹丕《典论·论文》.pdf

2007年 12月 太原大学学报 第8卷第4期总第32期 journal Of Taiyuan University Vo1.8No.4 SumNo.32 文章编号:1671—5977(2007)04—0018—04 在汉魏之交的历史语境中解读曹丕《典论·论文》 赵 雷 (苏州大学 文学院,江苏 苏州 215123) 摘 要:曹丕《典论·论文》一文在文学批评史上无疑有着崇高的地位,而当我们把该文置于汉魏之交的多 维语境中去重新解读时,就会发现曹丕对文章的真实看法并非如其在《论文》中所言。其“文气”说的提出也是 因循借鉴的成分较大,开创意义并不显著。 关键词:汉魏;曹丕;典论·论文;解读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曹丕在其《典论·论文》中首倡“文气”一说, 知面对的文本能在多大程度上真实反映作家的 并把“文章”(广义的文章概念,而非纯文学概念) 精神世界。换句话说,即使是作家本人留下的文 的地位推崇到“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1] 20的 字,也未必完全涵盖其写作时的真实动机,因为 地步。这一历史事件不但开创了我国文学批评 有的动机在特定的情势下,本来就不宜或不便张 史上以“气”论文的新纪元,还因其盛推文学的功 扬。鉴于上述因素,离开曹丕所生活的特定历史 用而被文论家们看作是我国文学走向“自觉”的 语境,我们不能完全断定“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 标志。若是仅仅从我国文学演进的历程上来考 之盛事”的字面意义即是曹丕的全部真实动机。 查该文的意义,上述业已定性的说法似乎也没有 文字的意思有时甚至跟主体的想法相反的情况 什么不妥。汉魏之际确实存在着由人的觉醒所 也是有的。如曹植在《与杨德祖书》中曾这样坦 引发的多种艺术门类的全面繁荣。但当我们脱 言自己对辞赋的看法:“辞赋小道,固未足以揄扬 离文学发展的单独视角,从政治、哲学、艺术等多 大义,彰示来世也。昔扬子云,先朝执戟之臣耳, 维的角度去回溯那段历史时,情况可能有所不 犹称壮夫不为也。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 同。《典论·论文》创作目的也不仅仅是为文学张 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流金石之功, 目,“文气”说的提出也多基于对已有理论成果的 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l1]594鲁迅先 借鉴,开创性的迹象并不明显。 生认为这不是曹植的真实想法:“据我的意见,子 首先来考查《典论·论文》一文的创作目的。 建大概是违心之论。这里有两个原因,第一,子 对作家真实的创作目的或动机的探讨只能是这 建的文章做得好,一个人大概总是不满意自己所 样一件尴尬的事情:在作家的现存作品、涉及到 做而羡慕他人所为的,他的文章已经做得好,于 该作家的历史文献的基础上,依据作家所处的历 是他便敢说文章是小道;第二,子建活动的目标 史环境进行推断,从而形成一个在逻辑上还说得 在于政治方面,政治方面不甚得志,遂说文章是 过去的假说。在这个过程中,前提中的作品、文 无用了。”E2]5 0既然曹植在书信中表露的字面意 献的数量和质量(真假)都会影响到结论的可靠 思,可以跟其实际想法不同甚至相反,曹丕在论 性。若作品和文献的数量在一段时期内的变动 文中的字面意思当然也存在跟其真实想法相左 不大,作品和文献质量的真假就显得更为关键。 的可能,况且,就文类反映作者心理的真实程度 排除文本有后人作伪的可能之外,即使我们面对 来说,挚友之间的书信一般要高于立论之文。为 那些确定为真的文本,并依此来确定作家的创作 了更真切地探究曹丕的文章观念,我们有必要回 目的时,困难也不能完全消除。因为我们无法得 溯《典论·论文》推出的历史背景,把该文放到它 收稿日期:2007—09—10 作者简介:赵 雷(1967一),男,山东济宁人,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士生,挤宁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唐前文学研究。 · 18 · 所出现的特有历史语境中,以知人论世的方法来 中的广大文士在政治功业方面所面临的失落感, 推究。 让他们认识到著作文章一样可以是“不朽之盛 《典论》一书的

文档评论(0)

heroliugua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7307013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