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温馨提示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 单元知识结构: 农业生产体系 中 农业特点-----------------第1课 古 农业 土地制度-----------------第2课 农 经济重心转移-------------第3课 耕 手工业--------------------------第4课 经 商业与城市----------------------第5课 济 资本主义萌芽------------------- 第6课 耕作方式与经营方式的关系 古代生产工具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1.材质的变化:石、骨、木(石器时代)——青铜(青铜时代)——铁(铁器时代)。2.动力的变化:人力——畜力——自然力。3. 种类的变化:单一性——多样性。4.从制造工艺方面看,从打制到磨制再到铸造。说明了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今农夫五口之家,其服役者不下二人,其能耕者不过百亩,百亩之收不过百石。……古者税民不过什一……除井田,民得买卖。富者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故贫民常衣牛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 ──《汉书?食货志》 * * 课前检查: 归纳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工具的演进历程 小农经济产生的原因?特点? 经济基础决上层建筑 【课标要求】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学习目标 1.通过分析材料,归纳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学会辩证分析问题的方法。 2.体会小农经济顽强的生命力及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深远影响。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一、农业的起源 (原始农业) 二、从耒耜到曲辕犁 (生产工具、耕作技术) 三、水利设施的完善 四、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 (耕作方式的变化) ①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 ②“南稻北粟”,两个农耕系统。 ③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①原始社会:工具以石制、木制为主 ②商周:青铜制品广泛存在,耒耜仍是重要工具 ③春秋战国:借助铁农具和牛力 ④汉代:发明犁壁,牛耕得到广泛推广。 ④唐代:曲辕犁,中国传统步犁基本定型。 ⑤灌溉工具的进步:翻车、筒车 原因: 概况:①原始社会 ②春秋战国:芍陂、都江堰、郑国渠 ③汉代:曹渠、白渠 ④治河工程:东汉王景治黄 ⑤特色水利灌溉工程:西域的坎儿井 ①原始社会:刀耕火种 ②商周时期:千耦其耘 ③春秋时期:个体农耕 五、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特点 土地经营方式 租佃关系日益普遍化 原始社会:土地公有制 商周时期:井田制 实质:以国有为名的贵族土地所有制 崩溃: 战国以后: 君主私有土地 自耕农私有土地 地主私有土地 主要途径:土地兼并 历程:①②③④ 土地兼并的影响: 政府对策: 废除:商鞅变法及影响 原因、表现 租佃关系 发展历程 作用 战国:产生 汉代:比较普遍 宋代:日益普遍 明清:进一步发展 土地制度演变 ﹙土地国有制﹚ ﹙土地私有制﹚ 经济重心南移 原因:社会环境、劳动力与生产技术、政府政策、 自然条件、人民劳动、政治重心南移等 过程:1-4 产生于商、盛行于西周、瓦解于春秋、废除于战国。 1.力求脱稿,3分钟完成; 2.务求简练,有提示语,要点化、序号化! 5组 前黑板 书面 探究2 9组 后黑板 书面 探究2 11组 后黑板 书面 探究3 7组 后黑板 书面 探究3 3组 后黑板 书面 探究1 1组 前黑板 书面 问题引导2 展示要求 展示地点、方式 题目 一.预习案中不会的问题 二.静心思考,独立完成探究案,准备展示。 探究1: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评价:积极: ①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使农民勉强自给自足。生活比较稳定,也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②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主要承担者。小农经济的稳定也保障了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和政治稳定。小农经济的发展奠定了我国古代长期领先世界的物质基础。 局限: ①分散性—— 一家一户生产,规模小 ②封闭性—— 自给自足,少商品交流 ③脆弱性—— 天灾人祸,很容易破产 ④落后性—— 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到近代以后,它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因素。 探究2:材料二反映的社会问题是土地兼并严重。针对这一问题,统治者常采取“均田”“限田”的措施,限制土地的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例如:北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