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教学设计概要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赤壁赋教学设计概要1

赤壁赋教学设计 上传: 刘尉 ????更新时间:2012-11-20 18:25:08 课题 《赤壁赋》 作者及工作单位 刘尉 江西省赣州市寻乌县寻乌中学 教材分析 《赤壁赋》是粤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即文言文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此单元的教学要求是识记和理解文言词语、句式,揣摩情景交融的抒情方法,体会骈散相宜的结构之美,提高阅读古文散文的能力。苏轼的《赤壁赋》是一篇独具特色的“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将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阐述哲理。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因此《赤壁赋》是本单元的重点讲读课文之一,它既承担了落实本单元教学重点的任务,又承担对学生进行文学审美教育的责任。 学情分析 高一的学生经过初中的文言文学习,已经具有一定的文言基础,对于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已经有了一些直观经验的积累,也具有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因此,现阶段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重点由继续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逐渐转移到“鉴赏”的层面,并尝试文言文阅读研究性学习。另外,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都渴望长大,但成长过程中总会遇到困惑、碰到挫折,又难以释怀,心中充满了迷茫。文章中苏轼面对挫折的那种坦然、达观的态度,能对他们起到良好的教育和启发作用。以《赤壁赋》为载体,引导学生,培养他们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为品性之人。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积累重点字词及句式,通过对作者及写作背景的了解,分析文赋的内容,提高学生阅读及赏析古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课文并结合课文注释,提高学生朗读古文及把握文章情感的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这篇文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他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达到陶冶性情的目的。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生平经历,并把两赋一词揉合起来理解,力求知人论世,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 ?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学生行为 设计意图 ? 一、?导入 ? ? ? ? ? ? ? ? ? ? ? ? ? ? ? ? ? 二、作家作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黄冈。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赤鼾矶;又因为山崖陡峭如一面墙壁,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宋神宗元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带来了莫大的慰藉。那时,他曾站在江边的赤壁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大江东去”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 1、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主要作品:《东坡集》、《东坡乐府》 2、与苏轼有关的合称:(1)三苏:苏洵(父)、苏轼、苏辙(弟) (2)宋四家(书法):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3)苏辛:苏轼与辛弃疾—他们皆是豪放词派的代表词人 (4)唐宋八大家(散文):韩愈、欧阳修、柳宗元、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3、散文赋: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屈原为代表的“骚赋”,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著名的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赤壁赋》。苏轼的《赤壁赋》摆脱了魏晋时期铺陈浮华、罗列词藻的文风,紧紧围绕着自己的“志”,追求真情实景。这篇文章的景物描写虽然笔墨不多,但是意境创造真切情新,景物描写优美自然,抒发情感也真挚朴实。在创作风格达到炉火纯青程度,成了千古不朽的名作。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抄写在书本显眼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学常识,必须识记 ? ? ? ? ? ? ? ? ? ? ? ? ? ? 了解本文体裁 ? ? ? ? ? ? ? ? ? ? ? ? ?三、整体把握 ? ? 1、研习第一段 疏通文字之后,提问: (1)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