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案例分析论文.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经典法律案例分析结课论文 对大学生故意杀人罪案的思考与解读 专业班级:11级工程管理5班 姓名:邱宝兴 学号 2006年5月1日,长沙一19岁女大学生李爱娟向其同室好友曾海燕连砍六十二刀,曾海燕经医院抢救,终幸免于 难,却遭致六级伤残。经查,起因竟是:李爱娟盗用曾某小灵通打长途电话给自己的男友,当曾海燕试图到电信局查询话费以解心中疑惑时,李爱娟为了避免事情 “败露”,就寻机邀好友曾海燕到楼顶“吹风聊天”,伺机下手。06年10月23日,长沙中院判处李爱娟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消息一出,在舆论和社 会上引起轰动,有人惊称,这是“女版马加爵”。   ??? 人们不免要问,李爱娟何以杀人?此一具体行为的根源是什么?   ??? 笔者根据网上相关材料,直接找出以下五种具体说法(原因):   1、李爱娟害怕盗用小灵通一事败露。   2、“失恋”给李爱娟造成的痛苦(即男友的“背叛”)。   3、家境贫困、因学负债造成了心理压力。   4、寝室内同学关系不太好。李爱娟曾被诬称偷了室友的东西,很气愤,很委屈。   5、家庭教育简单化,父亲时常打骂女儿。媒体对李父的描述:为人憨厚,内向,又有粗暴的一面。   ??? 上述说法都有道理,但此一罗列并未解释这些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也就无法解释李爱娟(“女版马加爵”)的犯罪原因。本篇试图从唯物主义的角度,以社会心理 科学来剖析此案。   ??? 法学界关于犯罪主要原因的理论中,犯罪社会学派无疑是唯物论的,即认为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因素。该学派的代表人物、德国犯罪及刑法专家李斯特承认生理因 素对人的心理、行为有影响,但社会因素则是产生犯罪的决定性因素;李斯特不无道理地指出:大众的贫穷是培养犯罪的最大基础。   ??? 让我们再来看看李爱娟的家庭情况:李爱娟还有一个在艺校读书的妹妹,她们的父母经营着五亩薄田,却还供养着三位八旬老人,全家仅因两个女儿的学费就负债六 万元,全家的日子举日为艰。这种赤贫状态无疑深刻影响了一个19岁的女孩的心理与行为。笔者特别注意到,网上总有一些对贫困与犯罪之关系的“反对意见”, 典型的评论如下:“穷……穷能怎么样?穷就可以杀人了吗?穷就可以犯错误了吗?穷 不是借口。如果你觉得你比别人穷,那是因为你太虚荣……我小时候家里很穷,看到富人家的孩子吃好东西,自己都会流口水,但是我不羡慕他们。 我不怪我的父母没有钱。 小时候父母就教育我:人穷、志不穷。人不能有虚荣心。为了一点电话费就杀人,可见此人是什么样的心胸?一个大学生就这样的素质吗?”这个评论貌似有道理,实则偏颇。因为它首先建立在一个极大的心理学误解上——在本案以及马加爵案这类特殊的因小事而杀人的特殊案件 中,贫穷并不直接导致杀人的动机或企图。关键问题在于,贫穷的现实在人的内心深处造成一种关乎体面(即“面子”)乃至人格尊严与道德上的敏感。贫富悬殊给 一个穷人(特别是穷人的孩子)所带来的决不仅仅是吃穿更差些、手头更拮据些、私人物品更少些,更是不稳定感、不安全感以及深深的自卑与对自己行为的道德评 价的高度敏感。对于穷人的孩子来说,基于贫困这个深刻现实的自卑感与敏感,恰恰是自我监督和保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体面的潜在意识,是穷人的一种心理自卫, 然而它往往是自然自发、却不自觉的。笔者前面列举的第四种说法特别能说明问题:李爱娟曾被室友诬称偷了东西,她很气愤、很委屈。假设,李爱娟是一个富家女 儿,即使被人怀疑,且她的确清白,那她至少不会有那种特别的敏感,我们甚至可以进一步想,她能颇带自负意味地反问对方一句:“我什么都不缺,犯得着偷你的 东西吗?”但事实上,李爱娟是一个穷人的孩子,她家境贫困,这就使得李爱娟对自己行为的道德评价(尤其是,哪怕仅仅在谈话之间涉及金钱、财物的事)极为敏 感。这种敏感实质上是她——一个贫困孩子的自我道德评价与人格体面的底线。当室友诬称她行窃时,她内心所遇到的,首先是这种敏感的破裂,由此触及极度自卑 与失落的体验,我们可想而知她那难以消弭的气愤与委屈。当李爱娟真的盗用小灵通打电话时,她所感到亏欠她朋友的决不仅仅是那些电话费(当然,在她看来,那 些电话费很高),她所感到的更是那种敏感的自我责问,是强烈不安的负罪感。影响她举刀杀人的主要因素正是这种消除负罪感的内心需要。贫困只是导致敏感,在 过失的情况下引发负罪感,进而产生消除负罪感的需要,而人的需要正是犯罪的主要原因;但,在本案(以及类似的马案中),贫困当然不直接导致杀人。李爱娟在 杀人的时候当然不可能这样想:因为我穷,还不起电话费,所以我要杀了曾海燕。如果李爱娟竟是这样想的,那只能说明她本来就是思维逻辑异常的人,但没有证明 这一点的材料,相反,相关材料证明她是一个思维正常的人。那个“反对意见”还说李某太虚荣,不懂得“人穷、志不穷”

文档评论(0)

kehan12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