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精神分析治疗
教学课题 第三章 精神分析理论
教学目标 1、掌握经典精神分析理论的基本思想、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客体关系理论的发展
2、理解各理论在当代咨询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 1、经典精神分析中的人格结构与防御机制
2、分析心理学中的原型与阴影。
3、客体关系中的透射性认同
教学难点 1、病理性防御机制的建构与识别
2、投射性认同的使用
教学进度 第四、五、六周 理论10课时 实践:2课时
教学设计 讲授 讨论 视频赏析
课后作业 讨论精神分析影片布鲁克斯先生中的病理性防御机制
第一节:经典精神分析中的弗洛伊德
一、弗洛伊德的生平
1、时代背景:19世纪的三大发现,能量守恒,细胞学说,进化论。人类的自尊心受到了三次打击:三个最伟大的犹太人
老年弗洛伊德
2、个人成长史:西格蒙德.弗洛伊德1856.5.6出生于奥地利的弗赖堡(现在捷克斯洛伐克的甫莱波)。
4岁随全家移居维也纳,在那里一直生活了??年。父亲是一个不得志的羊毛商,一个极专横的人。父亲的第二个妻子生了弗洛伊德,
1885年,弗洛伊德从学于法国著名精神病学家Jean Charcot。使用催眠术治疗癔症。学习六个月。
1900年,《梦的解析》出版。
后来创立了自由联想法,进行治疗。
1939.12.23在伦敦逝世。终年87岁。
三、精神分析疗法的三个基本假设
1、假设来访者的困难都可以追溯到其童年经验
2、假设来访者没有意识到他行为背后的真正原因
3、对移情关系的解释在心理咨询和治疗中的应用
四、精神分析理论的核心架构
1、情感问题的童年根源
口唇期(0-1)形成安全感。咬拇指,恐怖症,自卑、自恋 ,口欲期人格特点,攻击性,强烈的依赖。等
肛欲期(2-3)形成自主控制与强迫,清洁与混乱慷慨与吝啬等。 前生殖器期(3-5) 两性吸引
潜伏期(6-12) 。此期孩子的快乐主要来自儿童的游戏和学习。培养能力,形成自信。否则会出现自卑。
青春期(12-)进入青春期和生育阶段。形成以生殖器为主要来源的性快感区。完成成人社会化过程。
2、潜意识的重要性
本我:是由原始纯正地道的本能能量组成。快乐-痛苦原则。初生的婴儿只有本我。初级思维过程。先天遗传的。是能量的源泉,是内驱力的基地。出生时就有的。
自我:是为了使个人与能够真正满足他的需要的经验和对象进行联系。包括处理个体与环境的关系的心理功能
超我:是道德的维护者。 是心灵的道德知觉和我们的理想抱负。是从儿童早期的奖赏和惩罚的内化模式中而来的。道德原则。后天发展起来的
3、关于焦虑
客观的焦虑:由现实中真实的、客观的危险而产生的焦虑。如得不到母亲的哺育。创伤情境:既不能控制、又不能适当宣泄刺激的情境。
神经过敏性焦虑:担心本我的冲动会战胜自我而产生的焦虑。如,担心自己会变成野兽般地去强奸他人而受到惩罚。
道德上的焦虑:是害怕个人会做违背超我的事情,从而体验到内疚
概念
4、心理防御机制:
是用曲解和篡改现实的形式来减轻痛苦和缓解心理冲突的潜意识心理过程。
是Ego的功能。
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五种性质:
处理本能和情感的主要手段或措施
无意识的
各种防御机制是彼此分散的
是动力的和可逆的
是适应性的,也可以是病理性的
压抑:把令人痛苦或困扰的问题(如欲望、情感、心理冲突等) 逐出意识之外的心理过程。
适应性或成长性压抑:延迟满足。
自我否定性压抑:心理冲突尖锐、持久。
压抑与文化
投射:把本人不愿意承认的情感、意图和观点等错误地归之于别人。
适应性的:世界多么美好/丑恶
病理性的:妄想
投射性认同:破罐子破摔,人际关系敏感。
否认:指有意或无意地拒绝承认那些不愉快的现实以保护自我的心理防御机制。如有的人听到亲人突然死亡的消息,短期内否认有此事以减免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
反向形成:自认为不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内心欲望或冲动会引起自我和超我的抵制,表现出来会被社会惩罚或引起内心焦虑,故朝相反的途径释放导致反向形成。
如有些恐人症的病人内心是渴望接解异性的,但却偏偏表现出对异性恐惧。
转移:将情感或行动倾向从原来激起它们的人或事物重新指向另外的较少情欲联系的对象(人或事物)。
替代性满足:偏好象征化
升华:社会认可的较高层次的满足。
强迫性重复
退行:退回到心理发育的较早阶段之生活态度、人际关系模式等,以回避现阶段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