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及心理治疗-----丛中.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体”与心理治疗 希腊古城特尔斐的阿波罗神殿上刻有七句名言,其中流布最广、影响最深,以至被认为点燃了希腊文明火花的却只有一句,那就是:“人啊,认识你自己”。古希腊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把“认识你自己”作为自己哲学研究的核心命题;文艺复兴时代法国思想家蒙田说,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认识自我;现代德国哲学家卡西尔认为:“认识自我乃是哲学探索的最高目标”。 心理学,在研究了感知、记忆、思维并取得丰厚的科技成果的同时,也越来越强烈关注 “人是什么”,“人,如何认识他自己”,从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到后来的客体关系学说,都在向我们昭示:“认识自我乃是心理学探索的最高目标”。心理学应该成为最人文的一门科学。 一、人,为什么要寻找自己? 在日常生活中,吃饭穿衣、升学就业、挣钱养家、结婚生育,我们每天都在忙碌着。在忙的时候,抑或是在忙累了歇着的时候,人们经常会想:“是什么力量在鼓动我去做这么多事情?”、“我这样受苦受累的,到底是为了什么?”、“我为什么要吃饭?我为什么要穿衣?吃饭穿衣又是为了谁?为了我自己?还是为了别人?别人是谁,我又是谁?” 这些问题在每个人内心不断地缠绕着、困惑着,而就在这些问题的背后,人们在内心正隐约地能感到有一个自我作为“主体”而存在着(主体存在的感性依据),可又实在无法搞清楚知道自己是谁。因此,每个人都在搜寻着各种答案,试图让自己能够回答这些问题,让自己想得清楚、活得明白(探索未知的理性需要)。因为,对这些问题的深入思考和回答,能让人明确感到,自己是这个世界的主人,当环境变化的时候,可以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去适应环境,同时让自己在心理上产生一种“一切尽在把握之中”的感受,以对抗内心的幻灭感、恐惧感、非自主感(自尊的心理需要)。 从外部环境方面来说,人类社会的文明进化,会让人远离其主体性,理性思维正在统治着每个人的头脑,个体失去了幼年时曾经体验过的自由、自主、幸福与快乐,个体感到了自己好像是“丢失了某些什么”,就想用各种办法来找回连他自己都不清楚是什么的“某些东西”。 二、“主体”是什么? “主体(subject)”与“客体(object)”,是一对儿概念。主体和客体就是表示活动者和活动对象之间特定关系的哲学范畴。两者相对比而存在,通过人的活动将二者结合在一起。 在整个物质世界里,本没有什么“主体”与“客体”,只有物质,一切都是物质。人,作为一种生物,新陈代谢,生老病死,属于物质的存在与运动。只有在人的心理内部,才有了“主体”与“客体”之分:每个人都把自己当作是坐标系的原点,自我中心地去看待周围的人和事物,放眼望去,我和你,我与环境,相对比而存在(对外部世界的视觉感知经验),我感到“以我为主”,我能感受到我自己的愿望、心情和想法,我能支配和控制自己的行为(自我认知和行为的心理感受),所以,我是“主体”,他人与环境就成了“客体”。 “主体”:行为活动的拥有者、发出者。 “客体”:行为活动的对象。 比如:“我吃饭”。“我”是主体,“饭”是客体,两者通过“吃”这样一个动作行为而联系起来。 再如:“我打你”。“我”是主体,你是“客体”,两者通过“打“这样一个行为活动连接在一起。 当我说“我是主体”的时候,你心里也会想着你是主体,你也可以说“我是主体!”所以,每个人都把自己当“主体”,把别人或其它事物当作“客体”。当说到“主体”的时候,一定同时包含着“客体”的对比存在,也包括主体与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即“主-客体关系”。 三、“主体”的不同概念 在哲学中,主体就是社会事件活动的主导者,整个人类可以是主体,每一个从事社会实践活动的个人,无论是“我”、“你”、“他”,也可以被叫做“主体”。 在法学中,主体是法律权利及法律义务的拥有者。 在心理学中,不同的学说,主体的概念也有所不同。 (一)精神分析学的理论 1、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人是欲望的主体、潜意识的主体。潜意识是人心理活动的最内在的主导者,是一切意识活动的依据,他强调人的心理活动受生物属性的制约,各种本能和欲望,即“力比多”,作为心理的能量,源于肉体,出现在潜意识中,像是一部发动机,推动着整个心理这部汽车在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中行驶。人的意识或者理智,只是在为潜意识服务,帮助实现潜意识的欲望,释放潜意识的心理能量。应该说,弗洛伊德是非常重视个体的主体性的。 2、客体关系理论:强调“客体表象”,把个体也当作是“客体”来进行心理学和临床观察与研究,该理论认为,在每个人的内心,存留着他人的记忆表象,这些记忆表象在内心经常被唤醒或激活,影响一个人的外部行为,这些存在个体内心的、对他人的记忆表象就叫做“客体表象(object representation)”,而人对自己,也会在内心形成记忆的表象,叫做“自体表象(self repres

文档评论(0)

xiaofei200112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