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物体到情境-东海大学社会学系.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物体到情境-东海大学社会学系

從物體到情境: 由戰後西方雕塑空間觀的演變談中國傳統的再創 莊育振 中原大學商業設計學研究所 助理教授 摘要: 當代藝術自二十世紀的八零年代末及九零年代以後,掀起了一陣「多元文化主義」(Multiculturalism)的風潮。這股藝壇風潮直接影響到當代藝術創作與評論的焦點,從以往重形式與表現的觀點轉向作品內涵中文化脈絡(cultural context)的探討。 本文試圖從藝術創作者的角度來探討中國當代藝術中被多數藝術家所忽視的傳統思維與文化內涵。 從歷史的角度來看,中國園林與空間美學在十八世紀對英國自然風景園林(English Landscape Garden)及「如畫美學」(the Picturesque)曾經產生過劃時代的影響,此一空間美學又在二十世紀的六零與七零年代透過美國「地景藝術」(Land Art)再度被重新詮釋並表現在藝術創作之中。 此外,在戰後時期又逢另一波東方思潮熱,以道學、禪學為主的東方美學觀點在此一時期被有系統的轉譯與詮釋到北美洲,並大量的為藝術創作者所吸收。 以上這兩股思潮合流的力量直接刺激了西方戰後藝術的空間思維,注入新血的戰後藝術由「物體」(object)為中心,轉變到以「物體情境」(objecthood)為中心的創作方向,換而言之,藝術欣賞的焦點由作品本身轉移到以觀眾身體經驗的「情境」為主體。 此一走向與中國傳統的「情境」空間觀有異曲同工之妙,在創作表現上也有與傳統中國園林藝術有東西相呼應之處。 在本文中,筆者試著針對戰後西方雕塑空間觀產生重要影響的中國「空間美學」作一分析,希望能藉著中國空間觀在西方藝術史上的重新詮釋,提供一個中國傳統在當代藝術創作中再造的新方向。 關鍵詞: Multiculturalism , objecthood, the Picturesque, Land Art. 一、前言:多元文化浪潮下中國當代藝術的兩難 自二十世紀的八零年代末與九零年代起,「多元文化主義」的概念開始廣泛的在當代藝術創作領域中受到重視,非西方主流藝術家及第三世界藝術觀點紛紛隨著這股浪潮浮上國際舞台。「全球化」與「跨文化」潮流在當代藝術創作領域上具體的開花結果。然而在跨文化接觸的過程中,無可避免的會觸發文化差異與哲學基礎上的衝突,雖然這些文化衝突往往成為當代藝術創作的重要靈感來源,但對大多數非西方文化背景的藝術家來說,這些衝突也是他們創作的重大難題與挑戰。 在多元文化浪潮的推波助瀾下,長久以來被摒除於西方主流藝術史之外的東亞藝術家也在此一跨文化風潮下紛紛嶄露頭角,尤其是仍帶著一絲神秘色彩與深厚文化背景的中國當代藝術首當其衝,成為多元文化藝術中的代表圖騰,深受西方策展人與收藏家的鍾愛。 具體的例證可由九零年代威尼斯雙年展相繼出現的中國、台灣、香港展館而得知中國當代藝術受重視的狀況, 在1999年第四十八屆的威尼斯雙年展中,策展人更一舉囊括了百分二十的中國藝術家於主要展場中展出,這個現象可說是九零年代國際藝壇上「中國藝術熱潮」的頂峰。 然而,在這股中國熱潮消退之前我們不僅要反思,乘著「多元文化主義」而興起的中國當代藝術熱在藝術史上的真正價值為何?此一現象是否有如冰山一角,僅僅揭露了中國當代藝術發展實況的局部。 以筆者的觀點來看,整個九零年代檯面上的所謂「中國當代藝術」的代表性是值得令人反省的。 綜觀九零年代中國當代藝術所涵蓋的媒體與形式,大多數中國藝術家在表現手法上還是走著運用西方邏輯與藝術語言來販賣中國傳統的策略。 風水、易經、太極與中國文字等浮面印象不斷的被運用在當代藝術創作中,以彰顯與西方主流藝術不同的異質文化,進而博得國際上收藏家與商業市場的歡心。然而,真正針對中國哲學傳統來創作發揮的藝術家尚不多見,就如同藝評家高明潞針對九零年當代中國藝術所指出的:「沒有任何一位藝術家得以跳脫出(中國)過渡經濟中的商業潮流,當下的藝壇被一種商業成功的關切所主導,甚至其他大部分藝術上的批評原則都被忽視了。」 在這股多元文化浪潮的席捲之下,「文化」與「傳統」成為中國藝術家與政府進軍國際市場的一種「手段」與「策略」,這種現象由近年來各個華人政府積極的運用政治及經濟力量介入威尼斯雙年展及其他國際性雙年展的態度上顯而易見。 藝術家在此種利用「文化認同」(cultural identity)作為進軍當代藝壇的「策略」之下,免不了產生了一種矛盾與危機感。 一方面中國當代藝術家要思考如何運用「中國文化傳統」做為他們的身份認同策略以晉升世界舞台,另一方面則又要極力的擺脫「中國文化傳統」以掙脫傳統創作方式的束縛,「中國文化傳統」成為當代中國藝術家不可不正視的兩難。 以筆者的觀點來看,運用「多元文化主義」浪潮的優勢到頭來則不免會陷入地景藝術家羅伯特?史密生(Robert Smithson)所提及的「文化禁錮」(cultural con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