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生传播新知蔡元培和张元济.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毕生传播新知蔡元培和张元济

毕生传播新知蔡元培和张元济在社会转型、思想激荡的大时代里,总会有一些进步知识分子,在时代之“已然”中觉悟,进而作“何然”之究问和“宜然”之选择,成为自觉担当时代责任的社会精英和民族脊梁。被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蔡元培和中国近现代出版事业的奠基人张元济,就是其中的翘楚。 传播西学的封建翰林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孑民,张元济(1867―1959)字筱济、号菊生。他们是浙江同乡,同是光绪十五年(1889年)的乡试举人,光绪十八年(1892年)的殿试进士,光绪二十年(1894年)至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又同朝为官。蔡任翰林院编修,张是刑部主事、总理衙门章京 虽然都是儒学深厚的封建翰林,但蔡元培“是位极能接受新意见、新思想的现代人物”(胡适语);张元济是“富于新思想的旧学家,实践新道德的老绅士”。他们都具有适应时代,甚至超越时代的文化态度和进步思想 1895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清廷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中国面临被帝国主义列强瓜分的局面,一批开明人士便主张引进西学,开办新学,启发民智,挽救民族于危亡。张元济在1896年创办通艺学堂,并开始学英语,了解西方的现代教育、铁路、采矿、电报、法律等“实用”知识。1894年秋天,蔡元培乞假回乡1年,广泛涉猎译新知著作,包括《日本史略》、《盛世危言》、《读西学书法》、《游俄汇编》、《代数难题》等。1898年8月,蔡元培还筹设东文书社,学习日文,因为他认为日文易速成,并且重要的西文著作都有日文译本,只要通日文就可博览西学书籍。据蔡元培日记载,在1894年至1899年的6年里,他所读西学图书达100多种 1898年的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蔡元培认为是“由于不先培养革新之才,而欲以少数人弋取政权,排斥顽旧,不能不情见势绌”。张元济也认为:“任何政治改革强加于冷漠、毫无生气和愚昧无知的大众,必然毫无结果。”自上而下的社会变革路既已被封堵关闭,张元济、蔡元培等便脱离传统人士致仕旧轨,由朝入野,寄希望于自下而上逐步改良教育、培养人才、转变风气 张元济因参与变法而被“革职永不叙用”。1898年10月,他来到“新学枢纽之所”上海,次年应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督办盛宣怀之聘,担任译书院主事(院长),1901年任南洋公学代总理(校长)。蔡元培也离开绍兴中西学堂,应邀担任南洋公学特班总教习。这一年10月,两人还创办了《外交报》,介绍各国对华的政策和国际事务,批评清政府外交上的腐败 由于厌恶南洋公学中严重的官场习气,张元济在1902年春辞职,应夏瑞芳邀请进入商务印书馆,任编译所所长。输入国外先进的文化思想、推进社会变革,是张元济从维新变法时就产生的思想,掌握商务印书馆编译大权后,他更是义不容辞传播新文化,先后组织出版了严复翻译的亚当商业丛书》、《战史丛书》等介绍西方情况的丛书。1914年前后,张元济曾出访美、英、法、德等欧美国家,考察他们的出版事业。张元济主持商务印书馆半个世纪,推动商务印书馆实现了由印刷工厂到出版业巨子的蜕变。茅盾在《我走过的道路》一文中这样评价张元济:“在中国的新式出版事业中,张菊生确实是开辟草莱的人。他不但是有远见、有魄力的企业家,同时又是一个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人。” 1902年秋天,蔡元培因为支持南洋公学的退学风潮,愤然离开。此后他转而瞩目西方,先后6次到国外留学和考察,留居德、法等国近12年,广泛研究西方文化,介绍求知重理、提倡科学、追求进步等理念,撰写《伦理学原理》、《哲学大纲》、《妖怪学讲义总论》等著作,还邀请著名学者杜威、罗素到中国讲学,认为应该“善于吸收和消化西方文明”,“凡不同的文化互相接触,必能产生一种新文化”,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罗家伦在《伟大与崇高――敬献于吾师蔡先生之灵》一文中誉之:“凝结中国固有文化的精英,采撷西洋文化的优美,联合哲学、美学、科学于一身,使先生的事业,不特继往,而且开来。” 教育救国与出版救国 中国知识分子历来有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的优秀传统,当中华民族受到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时,一些进步知识分子便积极寻求救国救民之道 蔡元培是教育救国论的实践者。1898年“戊戌政变”的发生,他“知清廷之不足为,革命之不可已,乃浩然弃官归里,主持教育,以启发民智”。1902年,他在上海发起成立中国教育会、爱国学社和爱国女校。蔡元培的现代教育理念形成于其留德期间,揭示于教育总长席上,实施于北大校长任上 1906年冬,蔡元培以翰林身份申请出国留学时,本着“取法乎上”的原则,坚持“前往德国,专修文科之学,并研究教育原理及彼国现代教育之状况,至少以五年为期。冀归国以后,或能效壤流之助于教育界”。留德4年,蔡元培先后在柏林、莱比锡大学学习哲学、心理学、美学、文化史、文明史和民族学,为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