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睹阿尔巴尼亚十年剧变.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目睹阿尔巴尼亚十年剧变

目睹阿尔巴尼亚十年剧变从1988至1998年,我曾5次出差到阿尔巴尼亚首都地拉那。期间,我目睹了阿国发生的许多令人震惊甚至难以置信的剧变,如今仍历历在目 1988年11月2日下午,我由布加勒斯特乘罗马尼亚航空公司班机首次飞往地拉那。当时,由于罗马尼亚能源紧张,布加勒斯特机场候机楼里没有供暖,室温很低,人们都能看到自己呼出的气。机场工作人员身穿厚厚的棉大衣或呢子大衣,脚上穿着大棉靴子。候机乘客更是一个个冷得哆哆嗦嗦 我乘坐的罗航班机是一架苏制伊尔18型客机,共有69位乘客,几乎满员,多数乘客是经地拉那前往意大利首都罗马的。飞机原定上午8点半起飞,结果到9点半才升空。伊尔18共有4个螺旋桨,机舱密封很差,噪音大,坐在飞机前部根本无法谈话。当日天气晴朗,从高空俯瞰,可见罗马尼亚境内的山峰已经白雪皑皑。一小时后飞机降落。地拉那的景象与布加勒斯特迥然不同,这里阳光明媚,温暖如春,气温在摄氏17―18度,令人心怡神爽 来之前,我对阿尔巴尼亚充满了好奇。因为上世纪60、70年代,国内经常播发有关阿尔巴尼亚的消息。那时,几乎人人都知道世界上有个阿尔巴尼亚,是一个“山鹰之国”,是”欧洲的一盏社会主义明灯”。而那时国内上映的阿尔巴尼亚电影,给我的印象是阿尔巴尼亚山川秀丽,人很漂亮,生活幸福……如今从事外交工作我终于有机会来阿尔巴尼亚亲眼看看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度了 地拉那机场路是一条林阴大道,距市区约25公里。道路两旁是高耸云天、排列整齐的大杨树;远处的田间是长势旺盛的洋白菜、大蒜、白菜、菠菜。令我感到惊奇的是,这里还生长着在欧洲极为少见的柿子树,黄澄澄、金灿灿的大磨盘柿子挂满枝头格外醒目,让我感到既兴奋又亲切。柿子属于温带水果,原产中国,在我国已有2500年的栽培历史。地拉那地处北纬41度XX年最高平均气温摄氏23.5度,最低平均气温摄氏6.8度。所以,喜低温的农作物在冬季照样生长 阿尔巴尼亚位于南欧巴尔干半岛西岸,北部、东北部分别和南斯拉夫、马其顿接壤,南与希腊为邻,西靠亚得里亚海,隔奥特朗托海峡与意大利相望。面积28748平方公里,小于我国的海南省(3.4平方公里)。人口308万(XX年),其中阿尔巴尼亚族占98% 阿尔巴尼亚是巴尔干半岛上古老的民族之一。二战期间该国先后被意、德法西斯占领,1944年11月29日全国解放,1946年1月11日阿尔巴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1976年改称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1991年改称阿尔巴尼亚共和国 地拉那位于阿尔巴尼亚中部克鲁亚山西侧的盆地,西距亚得里亚海40公里。15世纪时,它还是一个小村庄,公元1614年才开始建造伊斯兰寺院,开设作坊和商店,以后逐步发展起来,19XX年被定为首都 地拉那市中心有一个巨大的广场,是以民族英雄坎德培命名的,数条林阴大道由此向四面辐射。市区南郊的沙乌库山冈上建有规模巨大的烈土陵园,内有一座白色的纪念塔和霍查的陵墓,有士兵把守。市东郊的达埃蒂山海拔1612米,山上建有“达埃蒂民族公园”,内有人工湖、露天剧场和儿童游乐园等,环境优美,是地拉那市民周末休闲的去处 1988年的地拉那留给我的是一种清贫的印象,那时这里所奉行的一切仍然是所谓纯正的社会主义。自1965年以来,阿劳动党坚持以“阶级斗争”为主的政治路线,认为阶级斗争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1976年通过的宪法规定,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实行公有制的计划经济,禁止私有制,“禁止与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国家及财团成立外国的或联合的财经公司和机构”,“禁止接受资本主义和修正主义国家的贷款”等。自XX年代末期以来,阿年度生产计划均未完成,造成经济比例失调,物资供应紧张。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都很单调,不少人晚上无事可干,只好去遛马路 据一些文章资料介绍,上世纪的50至70年代,中国曾给予阿尔巴尼亚大量援助。原来我还不是很清楚,这次到地拉那亲眼一见真是大吃一惊。就在罗航班机快要降落之际,我在飞机上惊奇地看到,地拉那机场跑道两侧伫立着数架中国制造的高射炮。下飞机后,我发现机场卫兵肩上背着的全是中国造的半自动步枪,身上穿的也是我国“文革”期间解放军战士穿的那种草绿色军服。刚踏上阿尔巴尼亚国土,就眼见这幅情景,不禁使我产生了某种亲近感。但接下来,眼熟的就更多了。从机场到市区,沿途可见农田里有东方红牌拖拉机在耕作;道路上行驶的车辆一多半是中国造,其中解放牌卡车最多,其次是南京汽车厂生产的卡车、黄河牌重型卡车、北京130型小卡、北京吉普以及北京摩托厂生产的东风牌三轮摩托车等。在大街上,更是随处可见许多阿尔巴尼亚人骑着中国造的“凤凰”和“永久”自行车 由于中阿两党两国关系自1978年破裂到1988年已经过去十年了,这些车辆,尤其是解放牌卡车已经十分破旧,行驶起来稀里哗啦地乱响。可以这样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