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首位驻外公使何其狼狈.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廷首位驻外公使何其狼狈

清廷首位驻外公使何其狼狈1876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烟台条约》,其中一条是派钦差大臣到英国“道歉”,并任驻英公使 驻外国公使,这在今人看来是平常的一件事,但在当年,中国向来以“天朝上国”自居,从无派大使到“属藩”之说,认为与“蛮夷之邦”的“洋人”打交道有失身份。人们将出洋视为畏途,更将离开“礼仪之邦”到“蛮夷之邦”视为奇耻大辱,派谁出去呢?成为清政府的一大难题 选来选去,清廷决定派以懂洋务著称的郭嵩焘(字筠仙)担此重任 郭嵩焘一向倾心西学,认真研读了一些使他惊讶不已的西方自然科学图书,且后来一直参与洋务,成为洋务派的重要一员。1875年初,辞官在家、闲居8年的郭嵩焘在李鸿章的推荐下,作为懂洋务的人才奉诏来到北京,被慈安、慈禧两太后召见,不久被授福建按察使 郭嵩焘被任命为出使大臣的消息传出后,亲朋好友都认为此行凶多吉少,为他担忧,更为他出洋“有辱名节”深感惋惜。正在长沙准备乡试的湖南考生,在致仕回乡的国子监祭酒、岳麓书院院长王先谦的怂恿下,烧毁了郭嵩焘的住宅,还扬言要开除他的省籍 是时,上从朝廷清流派,下到文人士子,多以尊王室攘夷狄自鸣得意,郭嵩焘求随员十余人,竟无应者,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算凑齐。就是这样,清廷为了制平衡,还任命了坚决反对洋务运动的顽固派刘锡鸿担任副使 在强大的压力下,郭嵩焘几次告病推脱,但都未获准,终在1876年12月,从上海登船赴英。行前,朝廷应总理衙门之奏请,诏命郭嵩焘将沿途所记日记等咨送总署 1877年1月下旬,郭嵩焘到达伦敦后,立即将这几十天日记《使西纪程》寄回总署。在日记中,他客观记述了所见所闻,称赞西洋政教制度,对中国内政提出效仿建议 总理衙门将此书刊行后,立即引起轩然大波。朝野顽固守旧者发出了一浪高过一浪的口诛笔伐,痛斥郭嵩焘对外国“极意夸饰……凡有血气者,无不切齿”;有人以郭嵩焘“有二心于英国,欲中国臣事之”为理由提出弹劾他,认为应将他撤职调回 由于找不到更合适的人选,清廷并未将郭嵩焘召回,但下令将此书毁版,禁其流传 在朝野的一片反对声中,李鸿章却对郭嵩焘的《使西纪程》表示支持,赞扬其“一拓眼界也”。其实,李鸿章对郭嵩焘的出洋一直是持鼓励、支持态度的,郭嵩焘出洋后,李鸿章与他密切通信,在给他人的信中,李鸿章为郭嵩焘甚抱不平 使英期间,副使刘锡鸿常常向清政府打郭嵩焘的“小报告”,列出种种“罪状”。1877年4月,由于担心内斗会影响外事工作,清政府改派刘锡鸿为驻德公使,但这并没有使刘锡鸿有所收敛,反而攻击得更加猛烈 由于朝中有人支持,刘锡鸿接连上奏朝廷,发函总署及南北洋大臣,诬陷郭嵩焘 有一次,参观炮台中天气骤变,陪同的一位英国人将自己的大衣披在郭嵩焘身上,刘锡鸿认为“即令冻死,亦不当披” 巴西国王访英时郭嵩焘应邀参加巴西使馆举行的茶会,当巴西国王入场时,郭嵩焘随大家一同起立,被刘锡鸿说成是大失国体之举,因为“堂堂天朝,何至为小国国主致敬”! 中国使馆人员参加英国女王在白金汉宫举行的音乐会时,郭嵩焘曾翻阅音乐单,刘锡鸿也认为这是效仿洋人,大不应该,是“汉奸”行为 对刘锡鸿的陷害,郭嵩焘备感愤怒,多次上奏要求调回国内 1878年2月底,清政府又任命郭嵩焘兼任出使法国钦差大臣。5月6日,刘锡鸿就列举郭嵩焘十大罪状,说郭嵩焘“总向英人诋毁时政,谓中国将作印度,或被吞并于英俄” 由于清政府守旧势力过于强大,清政府决定将郭嵩焘免职调回。1878年8月25日,清政府下令将驻英公使郭嵩焘、驻德公使刘锡鸿同时召回,由曾纪泽、李凤苞分别继任 1879年5月末,请假归乡的郭嵩焘回到长沙。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长沙全城贴遍揭贴,指责他“勾通洋人”。不久,朝廷便诏允其休 就这样,郭嵩焘在一片辱骂声中离开了政治舞台。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