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洞庭湖生态环境问题看长江水资源开发管理对策.docVIP

从洞庭湖生态环境问题看长江水资源开发管理对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洞庭湖生态环境问题看长江水资源开发管理对策

从洞庭湖生态环境问题看长江水资源开发管理对策摘要:本文从洞庭湖生态环境中存在的问题入手,分析了人类水利工程建设等活动给洞庭湖湿地带来的影响,探讨长江流域水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的要求,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长江;水资源;生态环境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A 洞庭湖位于长江中下游的下荆江南岸,是我国河网最多的湖泊地区,总面积约为52.8万hm2,其中浅水湖湿地为37.5万 hm2,河湖滩地约15.3万hm2 (其中主要种植湖草、芦苇、防浪林,还有少量韵白泥滩),此外湖区尚有32.1万hm2的湖滨型稻田湿地 洞庭湖复杂的水系、众多的海滩和变化的水位,构造了多样性的栖息地和水生生物,展现了洞庭湖丰富的生物资源(见表1) 由于长江和湘、资、沅澧4水等水系带来的泥沙首先在此滞汇沉积,湖盆逐渐垫高,加之不断围垦,湖面逐步萎缩成东、西、南三片湖区――东洞庭、西洞庭,南洞庭,从而形成了“水涨湖一片,水落几条线”的特殊景观。1995年测绘量算结果表明,洞庭湖湖泊面积为2623km2,仅为1825年的43.7%,由我国的第一大淡水湖沦为第二大淡水湖,人类的各种活动和水利工程建设(包括三峡工程等)对洞庭湖湿地带来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制约了洞庭湖湿地功能的发展 一、洞庭湖生态与环境中存在的问题 (一)淤积与围湖造田,导致湖区面积缩小 据资料记载,到1949年时洞庭湖湖泊面积为4350km2,从1958~1978年的XX年间由于大规模的整治和围湖造田,湖区面积减少到2691 km2,减少了1659 km2。与此同时每年大约有9840t泥沙沉入湖底,加剧了湖泊消亡,湿地向河滩转变,到1995年时湖泊面积由1978年的2691 km2减少到2623 km2,减少了68 km2,昔日的百里洞庭湖被分割得支离破碎,湖泊的各项生态功能受到严重的影响,降低了湖泊调洪蓄洪能力,削弱了气候调节能力 (二)工农业生产发展,造成湖区污染严重 由于工农业生产飞速发展,工业“三废”的排放,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生活废水的排入,使洞庭湖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污染,局部湖区水质污染严重。XX年前后湖南省共发生严重污染事故5起,其中洞庭湖就有2起,特别是1999年常德市西洞庭造纸厂等排放的废水,致使下游3 km2左右的沙河口水域,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和挥发酚等指标严重超标。湖区现有工业排污口82个,其中位于湖边污水直接排入湖体的排污口27个,日排污水量达129万m3。入湖水系的排污口55个,日排污水量达XX年代的75~XX年代相比,其它鱼类产量下降了52%以上,鸟类减少60%。同时因大量捕捉蛇类,湖泊鼠害加剧 (四)钉螺呈回升趋势,灭螺工作难度增加 洞庭湖区有6市36县为血吸虫病流行区,流行区总人口达588万人。据1995年湖南省寄生病防治研究所第二次抽样调查,湖沼型居民粪检阳性率7.84%,其中河滩区型居民感染率22.53%,湖汊区型居民感染率11.24,垸内与垸外亚型居民感染率分别为9.3%及2.5%。1998年湖区钉螺面积达1741.46 km2,血吸虫病患者104316人,其中晚期患者6624人。XX年洞庭湖区还有钉螺面积1747.54 km2(其中垸内44.69 km2),接近全国钉螺面积的一半。血吸虫病人XX年改为“四口”),其中75%淤积在湖内,造成洞庭湖萎缩。三峡水库运行后,由长江“三口”注入洞庭湖的泥沙及其淤积量虽然减少,但入湖水量减少更为明显,过洪蓄洪作用下降,湖区滩地利用增加,芦苇和杨树面积扩大,湖泊沼泽化趋势不改 长江干流三峡等水利工程对洞庭湖湿地生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年四季随着季节的变化影响程度不一,具体见表2 (二)湖区生产方式对洞庭湖湿地的影响 湖区生产方式对洞庭湖湿地的影响十分明显,从1955~1998年近50年的统计资料不难看出,洞庭湖区的水体面积由1955年4377.1km2减少到1998年的2917.88 km2,减少33.4%;农田面积由1955年的13100.7 km2增加到1978年的14884.36 km2,再下降到1998年的11535.90 km2;林地面积1978年比1955年减少了1796 km2,1989年比1978年增加了5796 km2,1998年在1989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11%;建成区面积由1955年的12.88 km2增加到1998年的180.62 km2 (具体见表3和表4) 近XX年来,南洞庭湖基本上被开发,西洞庭湖、东洞庭湖也被逐步瓜分种植杨树,不仅改变了湿地的类型,而且抬高了湖床,越冬水鸟的适宜栖息地完全丧失。除此之外,每年东洞庭湖上有来自湘、鄂、渝、皖、赣、苏、浙、鲁等9省56县7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