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探析网络群体极化现象中的媒体角色
探析网络群体极化现象中的媒体角色【摘要】网络的即时性、交互性、匿名性和超文本等特点使得网络舆论主体出于对某个议题或热点的关心迅速链接起来,形成网络舆论,在讨论过程中很快向某个意见方向倾斜,网络舆论主体群体极化。在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的各个阶段,媒体扮演何种角色?又如何合理引导群体情绪,从而保持社会情绪的稳定,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群体极化 舆论主体 媒体角色
近几年国内外每个重大事件的发生,都会在网络媒体上引起强烈的反响和激烈的辩论,如宝马车撞人案、杭州70迈、河大校园撞车案、浙江乐清上访村长意外死亡案等等,每个事件都有相当数量的网民以新闻跟帖、论坛发言或者个人博客、校内日志等各种网络渠道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或者对相关的文章进行转帖。随着对事件越来越深入的讨论,网络舆论主体(在网络上发表观点或参与讨论的网民)很快在网上形成了相对一致的倾向性意见,网络舆论主体群体极化
在这一过程的各个阶段,媒体分别发挥了怎样的功能,扮演者何种角色;如何引导网络舆论,引导网民合理宣泄情绪、表达意见,促进社会情绪的和谐稳定?这些问题随着近年来网民数量不断增加,各种社会事件频频引发网络舆论,舆论主体群体极化现象的时有发生而开始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一、网络舆论主体群体极化及其表现
“群体极化”这一概念由美国当代哲学家、芝加哥大学法学院讲座教授凯斯―――网络社会中的民主问题》一书中提出。他认为群体极化就是“团体成员一开始即有某些偏向,在商议后,人们朝偏向的方向继续移动,最后形成极端的观点。”①比如:经过讨论后,原本温和的女性主义者会变成激进的女性主义者,原本就显示种族偏见的白人对于白人种族主义是否该为非裔美国人在美国所面对的问题负责,会表现出强烈的负面反应。同时他还注意到:“在网络和新的传播技术的领域里,志同道合的团体会彼此进行沟通讨论,到最后他们的想法和原先一样,只是形式上变得更极端了。”②
随着网络等新媒体介入大众传播领域,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通过网络了解信息、参与意见讨论。网络的即时性、交互性、匿名性和超文本等特点,使得素不相识的普通人出于对某个议题或社会热点的关心而迅速链接起来,形成网络舆论,舆论主体在讨论过程中意见很快向某个方向倾斜,网络舆论主体群体极化。这种现象以其惊人的形成速度和覆盖范围日益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有证据显示,在网上发生群体极化倾向的比例,是现实生活中面对面时的两倍多。③
虽然各种事件都可能引发强烈的网络舆论,但是,在现阶段的中国,涉及对外关系的问题以及触及社会矛盾、热点的事件似乎更容易成为网络舆论关注的焦点,中国网络舆论主体表现出来的群体极化倾向,大体可分为两个方面:对外表现为网络民族主义,对内表现为网络批判现实主义。④
网络民族主义在与涉及国家利益有关的话题讨论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和强烈,网络舆论主体表现出充分的群体极化倾向。如在涉及中日钓鱼岛之争、家乐福公司支持藏独、北京奥运会期间奥运圣火在法国传递受阻等事件的网络讨论中,网民多数意见都是对倒行逆施者的的批评、谩骂,甚至直接推动了实际的对抗活动,如保钓人士自行租船前往钓鱼岛水域宣示主权,抵制家乐福等等,虽然其中不乏过激行为,其在一定程度上会对政府在某些外交问题上的决策产生影响
网络批判现实主义主要集中在贫富差距、官员腐败等由社会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导致的公平缺失等社会问题上。互联网成为各种情绪的宣泄平台,一旦出现重大事件或突发事件,这些情绪就会通过网络以及网络舆论集中放大
二、媒体在网络舆论主体群体极化现象中的角色
网络群体成员在网上就某个社会事件或者他们关心的议题进行反复讨论,逐渐出现意见和观点的分化、移动、集中并达到对立或僵持。凯斯“在网络和新的传播技术的领域里,志同道合的团体会彼此进行沟通讨论,到最后他们的想法在形式上会变得更极端,而临时组成的松散群体在经过讨论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极化现象。”基于以上分析和界定,我们可以对网络群体极化的过程以及经历的阶段进行梳理:提出议题――网民发表意见反复讨论――某一意见被广泛接受,形成舆论――舆论主体情绪继续高涨,走向极端,群体极化
在这个过程中,网络媒体的即时性、互动性、匿名性等特点被发挥得淋漓尽致,作为信息交互平台的同时,网络成为态度和意见的衍生、聚集和蔓延地,对社会环境的监视作用也被成倍放大,某种程度上对群体极化的形成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1、广阔的信息交互平台和情绪的宣泄场
为网民所关注的议题根源于各种矛盾和社会问题,而网民对这些矛盾或问题的认知很大程度上来源于网络以及传统媒体的报道。而这项议题能够引起关注和反复讨论得益于网络以其匿名性打破了地域界限和人们的心理障碍,形成了网络民意表达的特别之处,让人可以以互动方式直接进行参与,从而使不同地点、不同职业、不同性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呼和浩特粮油收储有限公司招聘18名工作人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一种含电极的智能指环、灌胶治具及其封装工艺.pdf VIP
- The Wonderful Wizard of Oz-绿野仙踪(带动画) 课件.pdf VIP
- 2025至2030中国老年照护行业市场发展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报告.docx
- 2010年考研英语真题及解析.pdf VIP
- 浙江省强基联盟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联考生物试卷.docx VIP
- 第一章 应急管理导论-2.ppt VIP
- 大连理工工程力学课件0.pdf VIP
- 大行距造林中杨树营养面积与大行距经济效益的研究.docx VIP
- 2025学宪法讲宪法知识竞赛题库及参考答案.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