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揭开面纱的百岁军情五处
揭开面纱的百岁军情五处“军情五处只有两个人能够公开名字,一个是局长,还有一个是它的官方历史学家,目前只有我一个。除这两人之外,所有军情五处工作人员的名字都是保密的,在世的,去世的,都是如此。”
1905年英国陆军大臣RB?霍尔丹实施的军队改革促使军事情报部门的成立。但是总参谋部为情报部门的归属问题却争论不休,争论的结果导致军情五处(M15)的成立,它起先归属于陆军部,后来由外交部接管
军情五处成立以来,在对付颠覆和恐怖活动上立下累累战功,一度拯救英国于危亡之中
可以说的禁忌
今年10月,英国军情五处成立100周年。英国知名的情报史学家、剑桥大学教授克里斯托弗M15官修史》(M15中的Ml是Militaey Intelligence,即“军事情报”的缩写),他本人也因此加入军情五处。“我愿意认为,我已经成为军情五处的内部人士和它的一员了。”安德鲁教授在接受采访中告诉记者,“真正理解一个组织需要成为一个局内人,那儿的人会更坦诚地和你说话。”
XX年,军情五处在英国媒体上刊登了一个广告,公开招聘兼职史官写百年史。“我申请了,经过一系列面试,被选中了。”安德鲁幽默地告诉记者,“当时我正忙着完成另一本书,但很快意识到这显然也是个好机会,就接受了,虽然它来得不那么是时候。”
“就在XX年前,冷战结束的时候,大部分军情五处的人都绝不可能想像得到,它会出版这样一本书来庆祝它的100周年的生日。”安德鲁说,XX年,时任军情五处局长的是斯蒂芬-兰德爵士,“他是剑桥历史系毕业的博士,他个人对这个领域有特别的兴趣,这是他的主意,这也是军情五处逐渐走向开放的延续”
在《捍卫王土》封皮的环衬上,印有一张地图,标注了从1909年军情五处建立到今天的总部所在地。从1909年的维多利亚大街起,军情五处在伦敦搬迁了17次,现在落脚在伦敦市中心的泰晤士河畔,毗邻议会大厦。1957年,当拉博。巴特勒被任命为内政大臣,负责安全事务时,他甚至连军情五处的总部在哪里都不知道。他第一次见到当时军情五处的局长霍利斯时,才得知军情五处的总部在利肯菲尔德。他很惊讶,军情五处竟然不是他所想像的那样搞秘密行动,在伦敦到处都暗藏密室,而居然有一幢正常的办公楼。安德鲁说:“直到冷战前期,大部分负责安全事务的大臣都对军情五处的行动不甚了解,或者是得到些不准确的消息。”
“情报是英国政治的最后一个禁忌。”安德鲁教授评价说。1924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爵士曾在众议院说,秘密机构的本质就是保密,一旦公开,就没有秘密可言。“情报不可被谈论,不仅是审慎的政策,而且是先天禁忌。这就像维多利亚时代的人们相信,公开谈论性生活会破坏文明的生活。”所有人都默认,敌方间谍是在醋粟灌木丛下面发现的,情报是鹳鸟带来的。1965年至1967年任内阁大臣的罗伊詹金斯曾在电视节目中说,他认为军情五处使用了秘密手段对历任内政大臣进行层层监视,“他们对政府也严加保密,生活在被间谍重重包围的世界里会使人对生活的看法出现扭曲”
不到10年前,前军情五处第一位女局长斯特拉“也许那时我在圈外已经待得太久,太孤陋寡闻了,不知道情报机构各部门正要油煎其他小鱼,惩罚那些通风报信者、泄露机密者以及那些被控违反《官方保密法》的人。”她的手稿被送到内阁办公厅传阅,得到的回应大多数都是敌意、负面和担忧的看法。内阁大臣理查德“貌似悲伤实则愤怒的方式”找她谈话,她回忆:“我饱受惊吓,难以自持……感到自己已经成了一个威胁既定秩序的因素了。”
这个禁忌为何在军情五处100周年时变成了公众话题?“变化是逐渐发生的,直到上世纪80年代,军情五处都没有可以依据的法律法规。”安德鲁说。一系列事件引发了变革。1984年,一位英国商人向欧洲人权法庭控诉英国政府窃听私人电话,欧洲人权法庭要求公共权力机构“依法”维护国家安全和防止犯罪,这直接催生了1985年《通信拦截法》。这个时候,英国电视台播出了一个“M15官方秘密”的节目,安全局前情报官员凯西动和贸易联盟成员受到了军情五处的监控。英国政府就任命安全委员会调查电话监听是否规范。“那是一次公关灾难。”安德鲁写道。安全委员会仅用了6天时间,匆忙得出结论说,安全局和政府都没有违规行为,英国媒体嘲笑这个快餐似的结论是“一个司法汉堡”
这时候,彼得M15的局长罗杰(后来证明这说法是错误的)。这本书还写了军情六处在苏伊士危机中刺杀纳赛尔总统的计划,还有军情五处和美国联邦情报局密谋推翻左翼英国首相哈罗德(这件事现在也证明是失实的)。1985年,这本书刚要出版,英国政府马上禁止此书在英国发行。但由于判决是在英格兰法庭做出的,此书的发行在苏格兰和海外还是合法的。英国政府两度试图阻止此书在澳大利亚发行,但两度败诉。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曾用了一整页,只印了一句话:“世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