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沟谷流水地貌.DOC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节沟谷流水地貌

第三章 流水地貌 概念:地表水在流动过程中,对沿程的物质进行侵蚀、搬运、和堆积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类型:按流水运动特性 坡面径流:有片流和股流,无固定路线。 沟谷水流:有固定路线(沟谷、河槽) 按流水持续性 暂时性流水:突发性、间歇性,包括坡面径流和沟谷水流 经常性流水:持续性 第一节 流水作用 一、流水的基本特性 (一)层流与紊流 1. 层流:水质点有一定的轨迹,与邻近的质点作平行运动,彼此互不混乱。 2. 紊流:水质点呈不规则的运动。且互相干扰,在水层间夹杂大小不一的旋涡运动。 旋涡的产生,是由于上下各水层流速不同,分界面上形成相对运动,这种分界面极不稳定,很容易造成微弱的波动;这种波动逐渐发展,最后在交界面上形成一系列的旋涡。 (二)环流与螺旋流 1. 概念:在弯曲河道中,由水面从凸岸流向凹岸的表层流和河底从凹岸流向凸岸的底流构成一个连续的螺旋形向前移动的水流,称为横向环流。 2. 产生原因:弯道离心力和地球偏转力。 弯曲河道由于水流本身偏转而产生离心力。离心力F=mv2/r,m为水量,v为流速,r为弯道半径。因水流流速随水深而减小,离心力也随水深加大而减弱。受较强离心力作用的上层水流就会朝向受较弱离心力作用的下层水流方向排挤,因而产生向下水流。另外在同一深度不同部位弯道的横向水流流速也不一致,靠近凹岸处流速大,凸岸处流速小,因而在同一深度各点离心力的强弱也有差异。凹岸水流随着下降水流沿河床底部向凸岸排挤,以维持水流的连续性,靠近河面水流则由凸岸流向凹岸,整个河床内的水流发生连续性的螺旋状前进。 在地球自转的影响下能产生偏转力,在北半球河流向右岸偏,南半球河流向左岸偏。地转偏向力作用的强弱与水流流速和水量成正比。就同一河段来说,表层流速大于底层流速,因而表层水流所受地转偏向力大于底层水流。在弯道上,横向环流方向和片状力方向有的一致,有的不一致。一致时,弯道环流加强;不一致时,弯道环流减弱。 二、流水的侵蚀作用 1. 片状侵蚀 即坡面侵蚀,指坡地上没有固定流路的薄层水流,较均匀冲刷地表疏松物质引起的侵蚀现象。 三、流水的搬运作用 1. 概念:河道水流携带泥沙及溶解质,并推移床底沙砾的作用称为河流的搬运作用。 2. 类型:推移、跃移、悬移、溶解搬运 (1)推移:泥沙颗粒沿河床底滚动、滑动。 (2)跃移:床底泥沙呈跳跃式向前搬运。 当流速足够大的时候,泥沙颗粒自床面跳起以后不再落回,而是随着水流以相同的速度前进,这样的泥沙称为悬移质。 (3)悬移:水流中携带细小的泥沙以悬浮状态进行搬运。 (4)溶解搬运:溶解于水中的溶解质被水流搬走。在可溶性岩石区溶解质的搬运数量可观。 四、流水的堆积作用 当河流能量降低,不再有足够的能力来搬运其原来所搬运的泥沙时,就要发生泥沙的沉积。首先停止运动沉积下来的是推移质中的大颗粒,随着能量进一步减小,推移质将按体积和重量大小依次停积。而悬移质将渐次转化为推移质,继而在河床上堆积。 引起河流搬运能力降低的因素很多,主要有河床坡度降低,河流流量减少,及人工筑坝拦水等。 河流的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是同时进行的。但在不同河段作用性质和强度是有差别的,一般情况下在河流上游以侵蚀作用为主,下游以堆积作用为主,曲流河段内凹岸侵蚀,凸岸堆积。 第二节 坡面流水地貌 一、坡面径流作用 1. 概念:降水或融雪时,除蒸发和下渗外,其余部分水在重力作用下沿着斜坡成薄层的运动。 2. 特点:水层薄,流路广,作用时间短,流程短。 3. 影响因素 (1)气候:降水量愈多、强度愈大,冲刷和搬运能力愈大。 (2)地形:一般坡长愈长,沿程流量增加,冲刷增强;一般坡度愈大,流速加快,冲刷增强。 (3)下垫面:裸露基岩或粘土,坡面径流强;渗透率高和结构性好的表土,弱;植被好,弱。 4、坡面发育主要观点   戴维斯平行下降说:认为在坡面流水作用下,斜坡按下凹形剖面平行降低其高度与坡度,最终形成有圆顶残丘的和缓地形。 W.彭克平行后退说:认为改造斜坡的动力为重力作用,在斜坡演化过程中上部重力作用不断进行,使陡坡不断平行后退,最终形成有尖顶残丘和山足剥蚀面的和缓地形。按其观点斜坡即使发展到晚期仍有崩塌、错落之类的重力作用发生。 实际情况:斜坡演化受岩性、地质构造、气候、植被和人为活动影响,演变过程复杂,既有平行下降为主地区(湿润气候区),也有平行后进为主地区(干燥区),甚至同一地区平行下降和平行后退变替进行。 二、坡面流水地貌 根据坡地侵蚀与堆积强度的变化,斜坡可划分为三个坡面径流作用带,并形成相应的地貌类型: 1、不明显冲刷带:处于分水岭斜坡上部,坡度小,集水量少,流速小,侵蚀弱。 → 浅凹地 2、冲刷带:坡度大,集水量多,流速大,侵蚀强烈。 → 深凹地 3、淤积带:集水量大但坡度小,流速减小,水流挟沙能力减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