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知识点.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教育史知识点

1 成均:在部落联盟时期,凡宗教仪式和公众集会都必有音乐,音乐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贵族显贵重视音乐修养,他们的子弟均受乐教。乐师主管音乐事务,日常演奏歌唱之地,亦为实施乐教之地,这个场所称为成均。成均不是劳动场所,所进行的教育也不是以劳动生产为内容的教育,而是在生产过程之外进行的独立性的活动。教者和学者都已脱离生产劳动,成为专门从事教或者专门从事学的人,这已具有条件可被认为是古代学校的萌芽。2 、庠:在氏族公社中,教育年轻一代的任务,通常是由具有丰富生活经验的老人承担。这种活动要就老年人的方便,一般在养老的地方进行,所以庠也兼为教育的场所。庠这种机构,兼有两方面的重要活动,即养老和教育,而教育的任务重在德教。3 、成均和庠都是原始社会末期开展多种活动的机构,包括当时的教育活动在内。它们虽然还不是正式的学校,但开始进行有目的、有组织的活动,为以后专门教育机构的产生奠定了基础。4、西周的教育。在文化教育上的特征是“学在官府”(或称“学术官守”),即在宫廷设立学校,用典章作教材,聘官吏为教师(即“官师合一”)。(1)惟官有书,而民无书。(2)惟官有器,而民无器。(3)惟官有学,而民无学。5 、六艺教育。西周学校以“六艺”为基本教育内容。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之中,又有“大艺”、“小艺”之分,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书、数作为小艺,主要是小学的课程。六艺教育起源于夏代,商代又有发展,西周在继承商代六艺教育的基础上,使它更为发展和充实。影响:西周的教育内容可以总称为六艺教育,它是西周教育的特征和标志。六艺教育包含多方面的教育因素。它既重视思想政治教育,也重视文化知识;既注重传统文化,也注意使用技能;既重视文事,也重视吾辈;既要符合礼仪规范,也要求内心情感修养。六艺教育有符合教育规律的历史经验,可供后世借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有的教育家想借助六艺教育的经验,解决当时教育的某些弊端,因此把六艺教育当做理想模式来强调,为自己的主张做历史论证。特别是在儒家思想居于支配地位时期,六艺教育被奉为标准。凡有所主张,要从六艺教育寻找论据;有所批判,则指斥异端背离六艺教育传统。由此可见,六艺教育思想产生的深远历史教育。6 、私学的历史特点。(1)私学是建立在土地私有的个体经济基础上,其阶级基础以新兴地主阶级为主,包括农工商等自由民。(2)私学是根据社会或个人的需要而设立,它是分散的,即“学在四方”,而非“学术官守”。(3)私学是政教分离,有独立的组织机构,政治活动和教育活动分开。(4)私学向平民开放,教育对象广泛,促进了文化知识的下移。(5)私学是官师分离,教师成为一种专门的职业,以传授知识技能和培养人才为谋生的途径。(6)私学是学术繁荣和百家争鸣的园地,各学派自由讲学,各有所宗。(7)私学的教育内容并不局限于“六艺”教育,它可以传授各学派的政治观点和道德思想,乃至新的知识和技能。(8)私学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并不要求固定的场所,可以自由流动,设备也简单。(9)私学培养目标多样化,培养多种规格人才。、孔子的教育思想。(1)论教育的作用。教育对经济、政治的影响,他把教育看作是治国治民最重要的因素,孔丘认为教育对社会发展有重要的作用,是立国治国的三大要素之一;教育对个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孔子认为个性差别主要是由于人们的后天环境习染各不相同之故,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影响,力量更大,这就肯定了教育的必要性。(2)论教育对象。“有教无类”是孔子私学的办学方针,“有教无类”打破了贵贱、贫富和种族的界限,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平民阶层,满足了平民受教育的愿望,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力地推动了春秋以来的学术下移运动,促进了各民族文化的融合与发展。 “有教无类”与奴隶制社会“学在官府”、“礼不下庶人”的教育等级制有本质的区别,是一种划时代的进步。(3)论教育目的。孔子的学生子夏提出“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比较准确地概括了孔子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学而优则仕”口号的提出在教育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它为平民从政开辟了道路,成为推动当时人们积极学习的巨大力量。同时,也是对奴隶制世袭制的巨大冲击,有利于封建官僚制度的形成。“学而优则仕”还是科举制的理论来源,二者有密切联系。(4)论教育内容。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体系中,包含两大部分,即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而以前者为重心。孔子在教学中所用的教材,主要是经过他亲自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即后世所称的“六经”,而事实上,由于《乐》的失传,后世的儒家教育便只剩下了“五经”。“六经”在汉代以后也常被称为“六艺”,孔子传授“六经”,是想借此来传递儒家的修己治人之道,但其中保存了中国古代大量的文化资料,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孔子教学内容结构图:基本内涵——四教:文、行、忠、信

文档评论(0)

676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