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油藏研究性学习第一组 - 终结.ppt

中国石油大学油藏研究性学习第一组 - 终结.ppt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石油大学油藏研究性学习第一组 - 终结

题目 A.油藏的储量 B.单井的临界产量数值 C. (一)计算水锥突破时间 C. (二)含水率、产油量、产水量的动态计算 C. C. (三)水锥的变化过程 D.水锥的动态变化过程 E.分析各因素对水锥状态的影响 (1)地层垂向渗透率 (2)油水粘度比 E.分析各因素对水锥状态的影响 (3)油水密度差 (4)采油速度 F.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F.一种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油藏工程》 底水油藏开发动态及其提高开发效果的方法 第一组 某底水油藏,底水能量充足,油藏面积2.8Km2,井网(直井)密度11口/km2;含油层厚度23m,射孔油层上部的30%;地层平面平均渗透率1150毫达西,垂向渗透率80毫达西,油层平均孔隙度25%,原油地面密度970Kg/m3,地下原油密度935 Kg/m3,地层水密度1050 Kg/m3;原油体积系数1.0375;原油地层条件下的粘度为65mPa·s,地层水粘度0.5mPa·s;相渗曲线见右表。 提供的油藏参数 Sw kro krw 0.339 1.000 0.000 0.411 0.367 0.017 0.435 0.250 0.025 0.454 0.188 0.032 0.479 0.130 0.042 0.496 0.102 0.049 0.525 0.070 0.064 0.570 0.040 0.093 0.598 0.029 0.115 0.621 0.022 0.136 0.636 0.019 0.150 0.66 0.015 0.177 0.686 0.011 0.210 0.703 0.010 0.233 0.740 0.000 0.292 ② ① ③ 越大,即垂向渗透率越大,油井的无水采出程度越低,油井见水时间越早; 等于 1 的时候已经没有了无水采油期,在相同的采出程度下,油井表现出产水量大,含水率高;反之油井见水越慢,无水采出程度高。 越小,即水平渗透率越大,这时储层的平面渗流网络系统更加畅通,井底的压降在平面上传播速度更快,远离井筒的储层原油补给更充分;而纵向上,油藏底部地层水向井底的补给能力远不及平面上原油的流动能力,所以油井的无水采出程度高,并且相同采出程度下含水率较低,可见垂向与水平渗透率的比值是影响油藏开采规律最敏感的参数之一。 油水粘度比 对底水影响比较显著, 越大,油井无水采油期越短,无水采出程度越小。因此,在底水油藏进行注水开发时,若能在注入水中加入适当的增粘剂(如乳状液、泡沫、聚合物等),除能增加水淹体积外,还能抑制井底锥进。 油水密度差从对水锥的影响从临界产量公式来分析: 由上式得,油水密度差越大,临界产量数值就越大,水锥的状态就相对容易稳定。 采油速度越大,即产液量越高,油藏与井底的压差就越大,水锥高度就越高,就越容易产生水锥锥进井底的现象,水驱波及面积也相应越小。砂岩底水油藏可采用较高速度开采,但采油速度以不超过 3%为宜。 排水采油法提高采收率 实施过程 油藏数值模拟及现场试验表明排水采油技术可缓解含水率上升速度;该方法的应用明显增加产油量、降低了含水率。由于不利的油水流度比,完全消除底水油藏的水锥十分困难,但排水采油技术可减缓底水锥进。 效果评价 * *

文档评论(0)

6762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