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浅谈苗族芦笙舞的艺术特征.doc
【中国传统文化论文】浅谈苗族芦笙舞的艺术特征
摘 要:民间舞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众多劳动人们在长期的生产斗争过程中,在经历了漫长的社会生活中得以逐渐创造和形成,又是在民间的流传中不断传播、发展的文化现象。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民族、民族文化,而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民间舞蹈。民间舞蹈代表的是它所在的国家、民族、地区的文化艺术特点;是各国、各民族、各地区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开阔视野、取长补短的主要内容,是增进相互交流的重要纽带。
关键字:苗族舞蹈;芦笙舞;艺术特征;内容形式;服饰;深远影响
前言
芦笙舞是苗族文化的象征之一,它具有深厚浓郁的生活兴趣,庄严而深重的宗教信仰。芦笙舞不仅仅深深得到人们的喜爱,同时也是苗族人民用以与全国乃至全世界各族人民的文化、情感、友情等交流方式。是真正把器乐、唱歌、跳舞融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形态。
一、苗族芦笙舞历史溯源
关于苗族芦笙舞的起源,苗族人民有着朴素和美妙的传说。相传盘古开天地之时,大地呈现的是一片荒凉。那时,苗族祖先是靠狩猎飞禽走兽来作为自己的衣食,当时,为了能使捕获鸟兽变得简单,于是一个心灵手巧的小伙子,在林中砍下树木和竹子,做了枝能模仿鸟兽的鸣叫和动作的管,吹起芦笙引诱各类鸟兽。从此,人们每次上山狩猎均有所获,于是芦笙舞就成了生活的必需从而流传到今。这类传说与现今仍流传着众多模拟鸟兽鸣叫和形态的芦笙曲调及舞蹈动作的现象虽相吻合,但要弄清它的起源,仍有待从史料方面进行研讨。《阿卯古史传说》记载中写道,上溯到远古时代,苗族祖先由于敌人闪岛觉地福从莱色米夫地来攻打,战不胜敌,后来就往南风吹来的方向迁移,苗族的先民从北向南迁移路途中,青年人骑牛游渡过黄河。到深夜,最先过河的人们担心跟在身后的人失散,就用吹起芦笙燃起篝火的方式引导人们集拢。在寒气的入侵下,人们跟随芦笙吹起的旋律,纷纷都跳起了芦笙舞。芦笙与笛子相似,是每位苗族青年男子亲密的好友。在苗家跳舞的坝地上,常见青年男子身背芦笙口吹笛子,或是将笛子插于腰带上又吹响芦笙。《云南少数民族》认为,传说千变万化的芦笙调就是苗家人的文字。在歪头山,芦笙一响,总有歌舞相伴。关于芦笙舞活动的历史,过去文献中多有涉及;从已出土的西汉铜芦笙乐舞俑分析,芦笙舞至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明清以来,更广见于文献和志书之中。明人倪辂《南昭野史》有每孟岁跳月,男吹芦笙、女振铃合唱,并肩舞蹈、终日不倦的记载。足以见得芦笙舞在苗族人民传统节日中的不可缺性,并流传广泛。
二、苗族“芦笙舞”的形成
苗族芦笙舞(苗语“酒给”),又名踩芦笙、踩歌堂等,是一种以男子一边吹着自制的芦笙同时以下肢(包含胯部、膝部、踝部)的灵活舞动为主要特征的传统民间舞蹈,因用芦笙为舞蹈伴奏和自吹自舞而得名。它流布于贵州、广西、湖南、云南等地的苗、侗、布依、水、仡佬、壮、瑶等民族聚居区,在各苗族地区尤其普及。其中以贵州东南部、西北部和广西西部山区最为活跃。在那里,人们从孩童起就开始学吹芦笙和学跳芦笙舞。只要是在演奏和舞技上出众的芦笙手和芦笙队,都深受人民群众的尊敬和爱戴。在过去,青年小伙子会不会吹芦笙,能不能跳芦笙舞甚至都成为姑娘们择偶的重要条件之一。芦笙舞是南方少数民族最喜爱、分布最广泛的一种民间舞蹈,大多在年节、集会、庆贺等喜庆时刻表演。
三、苗族芦笙舞芦笙舞的分类及特征
过去,苗族人民在自己民族的祭祀活动中跳芦笙舞,后来慢慢发展到过节时、庆祝丰收时、婚礼进行、盖新房落成以及欢迎客人时都会跳起。针对每种场合的不同性,芦笙舞在其中所起的作用也有所不同。其形式可分为自娱性芦笙舞、表演性芦笙舞、祭祀性芦笙舞、礼仪性芦笙舞、技巧性芦笙舞。
自娱性芦笙舞。这类舞蹈在芦笙舞中最为流传和能被人们所学习,自娱性芦笙舞的舞蹈对象不分男女,不分老少,也不分年龄。所以参加跳这类舞蹈的人也相对比较多,舞蹈的选择地也没有讲究和规定,通常在田坝、宽敞的院坝、马路边以及平坦的空地上。这种活动常见的有两种,一种是男的围成一个圈,女的围成一个圈,有的也可是男女一起围成一圈,然后把手持大芦笙的吹笙者包围在圈的中央,跟着吹笙者所吹奏的音乐节奏欢快的舞蹈;另一种是男女有顺序的一男挨着一女围成圈,由男子吹奏芦笙,女子手持手帕或者空手踩着芦笙者吹奏的节奏按着顺或逆时针转动起舞;自娱性芦笙舞,从动作特点上看,又可分为踩和跳两种,踩以两膝的轻微屈伸并踏着节奏向前移动为特色,跳是由动力脚落地后,下肢的颤动以及抬脚踹动,上身随之自然地摆动为特色。前一种娴雅、端庄,后一种柔和、潇洒。
第一种是过“花山节”时所跳,这个时节,是未婚男女青年最爱的节日,因为在这里可以有机会找到自己的另一半,在这一天人们跳的芦笙舞,古时也有“跳花”或“跳月”之说,一般都是在天气晴朗、明月风高的夜晚进行。为了方便习俗,苗寨都会设有“跳花”的花场或“跳月”的月亮场。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广西教育》广告认刊合同书.doc
- 《怎样做教师》读书心得.doc
- 《思想力》读后感.doc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实践教学研究.doc
- 《思考的力量》读书笔记.doc
- 《愚公移山》读书心得.doc
- 《我就是我》教学反思.doc
- 《我爱科学》读后感.doc
- 《我的教育心》读书笔记.doc
- 《我的教育我的梦》读后感(4篇).doc
- 2025年无人机低空医疗物资投放社会效益报告.docx
- 2025年再生塑料行业包装回收利用产业链重构研究.docx
- 《AI眼镜周边产品市场机遇:2025年终端销售与需求增长洞察》.docx
- 2025年坚果加工行业深加工技术突破与市场拓展策略报告.docx
- 2025年通信芯片行业技术竞争与未来趋势报告.docx
- 《2025年生鲜电商配送冷链事故分析与预防措施》.docx
- 《商业航天融资新趋势2025民营卫星企业资本涌入估值分析市场动态》.docx
- 2025年能源绿色健康行业创新技术与市场应用报告.docx
- 2025年无人机低空医疗救援通信方案分析报告.docx
- 2025年烹饪机器人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报告.docx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