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附件.DOC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乡一体化附件

附件1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 前 言 本补充技术要求系根据市委2号课题《推进本市城乡发展一体化》要求,由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主编,委托上海市教育基建管理中心具体组织编制。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DG/TJ08-12-2004)(以下简称《04标准》)自2004年颁布以来,对上海市中小学校的规划和建设起了十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入,学校建设面临新形势、新情况。期间,国家《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完成修订,对原规范较多内容进行了补充和调整,并于2012年1月1日颁布实施。本补充技术要求主要对《04标准》相关内容进行补充和完善,本市新建、改建和扩建学校工程,除满足《04标准》以外,尚应满足本补充技术要求相关规定。 主编单位: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参编单位:上海市教育基建管理中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要求,促进本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设施均衡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适应普通中小学校教育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满足多样化的教学需求,特制定本补充技术要求。 第二条 本补充技术要求“普通中小学”特指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含高中。 第三条 本补充技术要求与《04标准》配合使用,是编制、评估和审批普通中小学校建设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校园规划设计和建设用地的依据,也是有关部门监督检查普通中小学校建设标准的尺度。 第四条 本补充技术要求适用于普通中小学校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改建和扩建的普通中小学校可参照执行。 第五条 普通中小学校的建设,必须贯彻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首先保证师生安全。在抗御重大意外自然灾害时,学校可作为周边地区的紧急避难疏散场所。 第六条 普通中小学校建设应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符合城乡及城镇化建设规划,先规划后建设。结合本地区的常住人口及生源实际情况,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绿色校园。 第七条 学校建设用地在满足建筑用地、体育用地、绿化用地相关规定和用地指标前提下,以“集约用地、统筹功能、综合利用、资源共享”为原则,结合市政府有关用地标准等文件统筹考虑。 第八条 本补充技术要求在《04标准》基础上,主要对建设用地和校舍用房设置进行了补充。 第九条 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筑设计及技术规定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中小学校设计规范》执行。学校安全技术防范设施系统应按照国家有关部门发布的《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防范工作规划》执行。 第十条 普通中小学校建设除执行《04标准》与本补充技术要求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与规范的规定。 第二章 建设规模 第十一条 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建设应按小学五年制、初中四年制或九年一贯制学制设置。建设规模应根据批准的学校规模和城市建设规划的要求确定,小学为20、25、30班,九年一贯制学校为27、36、45班,初级中学为24、28、32班。 第十二条 小学每班应为40人,初中每班应为45人。 第十三条 新建住宅区应根据规划常住人口配建中小学,每2.5万人配建30班规模小学一所和24班规模初中一所。 第三章 学校布局与选址 第一节 学校布局 第十四条 普通中小学校的布局应根据城乡及城镇化建设规划要求,结合人口密度、生源分布、市政交通、周边环境、地形地貌等综合条件确定,合理布点。 新建居住区应根据规划及建设规模、常住人口及出生率,配套规划建设相应办学规模的中小学。 第十五条 普通中小学服务范围应以就近入学为原则,根据学校办学规模和方便学生就读等因素确定。 第二节 学校选址 第十六条 新建普通中小学校选址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应选在阳光充足、空气流通、场地干燥、排水通畅、地势较高的地段,具备提供市政基础设施和布置运动场地的条件。 二、严禁建设在地震、地质塌裂、暗河、洪涝等自然灾害、人为风险和污染超标的地段。校园及校内建筑与污染源的距离应符合对各类污染源实施控制的现行国家防护标准的有关规定。 三、应远离殡仪馆、医院的传染病房及太平间等建筑。与易燃易爆场所间的距离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与网吧等公共娱乐场所间的距离不得小于200米。 四、严禁高压电线、长输燃气管道、输油管道及通航河道穿越或跨越学校校园;当在学校周边敷设时,安全防护距离及防护措施应符合相关规定。 五、教学区的声环境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主要教学用房的外墙与铁路路轨的距离不应小于300米,与高速路、地上轨道交通线或城市主干道的距离不应小于80米。当距离不足时,应采取有效的隔声措施。 六、学校周界外25米范围内邻里建筑处的噪声级不应超过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有关规定的现值。 七、学校周边应有良好的交通条件,有条件的宜在校门口设置临时停车场地,与学校毗邻的主干道应设置适当的安全措施,以保障学生安全跨越。 第四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