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氏体计算概要1.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马氏体计算概要1

热处理状态 /10-8 Tm/K HSKK/eV 碳的固溶量/% 实际碳含量 800℃ 23.13 472.66 1.26 100.00 0.0445 RLT 4.7057 465.46 1.24 20.34 0.0090513 QLT 4.4578 473.96 1.25 19.27 0 QT 5.7775 470.06 1.25 24.98 0.0111161 QLT中铁素体含量24.14%,马氏体68.55%,马氏体中碳含量54.81%(即0.02439%) RLT、QLT和QT热处理工艺下马氏体中的位错密度分别为1.96×108 /cm2、1.85×108 /cm2、2.40×108 /cm2。 M:k2-98.1 k2L-1.55*10-6m F:k2-3.33 k2L-10-5m 为位错的线张力;J为实验钢的弹性模量;b为伯氏矢量; 马氏体的位错平均自由长度为3.8×10-8m[17] [17] C. Thomser, U. Prahl, H. Vegter, W. Bleck, Comput. Methods Mater. Sci. 7 (1) (2007) 42–46. 逆转奥氏体中碳含量的计算公式为[8] 为奥氏体中的碳含量,为通过衍射峰测定的晶格常数 [8]Koh-ichi Sugimoto, Tsutomu Iida, Jyunya Sakaguchi, et al. Retained Austenite Characteristics and Tensile Properties in a TRIP Type Bainitic Sheet Steel [J]. ISIJ International, 2000, 9(40): 902. (TEM)首先将试样线切至0.2mm的薄片采用人工用砂纸均匀磨薄至40m,然后将薄膜样品冲成若干3mm的小圆片小圆片经过10%的高氯酸和90%的乙醇溶液电解双喷减薄至穿孔电压约12V、电流约40mA、时间约12s、液氮环境后然后用型透射电镜对逆转奥氏体的形态、分布及其他组织形貌进行观察和衍射标定。在双相钢中,马氏体一般呈均匀分布及不连续的特点与不连续纤维复合材料接近,基于不连续纤维复合物的强化模型,导出了双相钢混 合物定律表达式[2,3]。 同一钢种不同临界区温度处理后,得出[1] 根据铁素体的强度与马氏体体积分数关系[2,9],假定 K1,K2为回归常数;,碳含量趋于零时马氏体的强度,它受钢中或马氏体中合金元素的影响;,马氏体体积分数为零时钢的强度,它受铁素体的晶粒大小、固溶强化元素等因素的影响;Cm,马氏体中碳含量,假定它等于临界区加热时奥氏体中的碳含量 将式1-2和式1-3代入式1-1,得到 根据文献[2,3]的实验结果:=482,K1=634,K2=2970,=788将其代入上式得 (抗拉强度模型)沈显璞和雷廷权[46]在一种新的双相钢强度表达式提出双相钢的马氏体分布与特性更适合于短纤维复合材料,在这种假设的前提下他利用短纤维复合材料剪切滞后分析法,在(1-1)式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双相钢强度表达式: 马氏体抗拉强度,铁素体抗拉强度,为马氏体体积分数,为铁素体体积分数,K为马氏体与铁素体抗拉强度比,为马氏体岛长度与直径比 多相材料的塑性变形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软硬相都发生弹性变形;软相发 生塑性变形,硬相保持弹性变形;软硬相都保持塑性变形。 应力应变曲线模型: 在双相钢中马氏体和铁素体相的变形特性取决于很多因素,包括热处理过程中化学元素的分布、微观结构属性(如铁素体晶粒尺寸、马氏体亚结构等)以及这些组织的位错密度。先前工作中,一些研究者运用经验公式来模拟双相钢在拉伸过程中的变形行为[30-33]。特别地,铁素体和马氏体流变应力行为表达式为[30-33]:(1) 上面公式中,是塑性应变为时的流变应力;为合金元素影响下铁素体或马氏体的流变应力;为碳的固溶强化或析出强化。其中、可以根据铁素体和马氏体中的化学成分,结合文献[31、33]中的经验公式计算得到。运用文献[31]中的公式计算得到铁素体和马氏体两者的为558.3MPa。假定铁素体中的碳含量为0.02%,也就是铁素体中最大固溶碳含量。马氏体中的碳含量可以根据马氏体的体积分数以及钢中的碳含量得到。马氏体和铁素体的分别为100MPa。公式(1)中的第三项是由位错和微观结构引起的强化。它是与应变相关的位错密度,与一般的位错强化公式不同。 公式1中的是常数,为0.33;b为伯格斯矢量,M是泰勒常数,是剪切模量,其值分别为3.80GPa和2.5×10-10m。 [58]K. J .KIM. L. H. SCHWARTZ. On the Effect of intercritical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