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许行篇分解.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 ——父子之间有骨肉之亲,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夫妇之间有内外之别,长幼之间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 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 之:代词,指代百姓。 劳、来、匡、直: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劳、来:勤劳。《尔雅·释诂上》:“劳、来 ……勤也。” 使人民勤劳,使人民正直,帮助他们,使他们自己得到善性,还要救济他们,对他们施加恩惠。 大哉,尧之为君。 君哉,舜也。 主谓倒装 亦不用于耕耳。 亦……耳:只不过……罢了。 亦:副词,表示行为局限,只、不过。 《战国策·楚策》:“王亦不好士也,何患无士?” 北学于中国。 北:方位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学”,表示“向北方”。 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宾语前置句:否定句中代词“之”充当动词“先”的宾语而前置。 或:肯定性无定代词,意为“有人”、“有的”。 先:超过 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宾语前置句:“江汉”“秋阳”分别充当介词“以”的前置宾语。此句应理解为“以江汉濯之,以秋阳暴之。” 暴(pù)——曝,古今字,晒 皜皜:叠音联绵词,光明洁白的样子。 尚——上,通假字,超过。 已——矣,通假字,句末语气词。 南蛮鴂舌之人,非先王之道。 非:动词,非难,否定。 戎狄是膺,荆舒是惩 。 宾语前置句。用代词“是”复指二前置 膺:打击 惩:因受打击而知戒止 子是之学,亦为不善变矣。 宾语前置句:“是”为动词“学”的宾语,用代词“之”复指而前置。 从许子之道,则市贾不贰,国中无伪。 贾:jià 价格 jiǎ 姓贾 gǔ 商贾 国:上古指国家,也可指“国都”。 虽使五尺之童适市,莫之或欺。 宾语前置句。 之:代词 或:语气词,无义,加强否定语气。 《论积贮疏》:残公贼行,莫之或止。 子比而同之,是乱天下也。 比:bì 并列,等同 《报任安书》:刑余之人,无所比数。 小结 一、文字 1、五谷不登,禽兽偪人。    偪——逼 ,古今字, 威胁。 2、饱食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煖——暖,异体字,暖和。 3、圣人有忧之,使契(xiè)为司徒。   有——又,通假字。 4、劳之来之,匡之直之。   来——劳 ,通假字 , 勤劳。 5、昔者,孔子没。    没——殁,古今字, 死。 6、子贡反,筑室于场。   反——返,古今字,返回。 7、师死而遂倍之。   倍——背 ,通假字, 背叛。 8、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   暴(pù)——曝 ,古今字,晒。 9、子倍子之师而学之,亦异于曾子也。   倍——背 ,通假字 ,背叛。 10、“皜(hào)皜乎不可尚已!”    尚——上 ,通假字 , 超过。    已——矣 ,通假字,句末语气词。 11、“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   贾——价 ,古今字,价格。 12、“或相什伯,或相千万。”   伯——佰 ,通假字,百倍。 二、词汇 1、词义 之、廛、氓、褐、厉、易、爨、惮、路、举、敷、烈、焚、瀹、注、决、稼穑、树艺、叙、信、易、则、亦、任、幽、情、比 2、词和非词 虽然 陶冶 然则 荡荡 巍巍 皜皜 3、多义词:与 4.同义词辨析 人、民、氓 1. “人”在春秋以前,除有时泛指之外,还是“民”的对称。“民”指奴隶或被统治者,“人”则指社会上的统治阶级或占统治地位的种族。 《论语·学而》:“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2. “民”是重土安迁、被束缚在一块地方的百姓或奴隶。“氓”是由“亡民”组成的,是脱离原有土地逃亡或流亡在外的“民”。故“氓”可跟“流”联合组词“流氓”,古代只指流浪者、无业游民,不指行为不端的人。 屦、履、鞋—鞋子 1.汉代以前称“屦”,如《诗经》“纠纠葛屦,可以履霜。” 2.汉以后称“履”,先秦用作动词表示穿鞋、践踏、行走之意。 3.南北朝以后出现新词“鞋”,唐以后排挤了“履”,成为“履”的新的通称。 语法: 1、词类活用现象 (1)踵门而告文公曰……。 (2)其徒数十人,皆衣褐。 (3)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 (4)“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 (5)“劳之来之,匡之直之,辅之翼之。” (6)“使自得之,又从而振德之。” (7)“荡荡乎,民无能名焉!” (8)“陈良,楚产也,悦周公、仲尼之道,北学于中国。” 2、 宾语前置句式 (1)“奚冠?” (2)“许子奚为不自织?” (3)“北方之学者,未能或之先也。” (4)“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5)“戎狄是膺,荆舒

文档评论(0)

1112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