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分)第02节 中药制剂分析的一般程序.ppt

(药分)第02节 中药制剂分析的一般程序.ppt

  1. 1、本文档共8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药分)第02节 中药制剂分析的一般程序

一、取样 1.取样均匀、合理、代表性 2.按规定方法取样 (中药材、中药制剂) 丸剂、片剂、胶囊剂、散剂 快速,简便,覆盖面大 选择原则 1、应选有专属性的特征进行鉴别 2、多来源的药材应选择共有的特征进行鉴别 显微化学反应鉴别法:一般可取药材切片或粉末,中成药取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各种试剂,加盖玻片,在显微镜下观察产生的结晶、沉淀物,以及特殊的颜色变化,作为鉴别特征。该法可以确定基础品种中特殊化学成分的存在及在组织中的分布。 OO O O O O O O O O O × × × 阴 样 阳 对 品 对 大补阴丸 黄柏的TLC法鉴别 薄层板的选择 (四)中药鉴别新技术-中药指纹图谱(色谱) 1.定义: 中药材或中药制剂经适当处理后,采用一定的色谱分析手段,得到的能够标定该中药材或中药制剂特性的共有峰的色谱图 中国药典中药制剂含量测定所占比例 版本 % 1977 1.48 1985 5.31 1990 8.73 1995 12.81 2000 62.09 (HPLC 36% TLCS 24% GC 3%) 2000年版中国药典(2000年版) 薄层扫描法品种 品种数量 TLCS数量 占总数% 534(药材) 20 3.74 458(成药) 32 6.99 978(总数) 52 10.73 2000年版中国药典(2000年版) HPLC法品种 品种数量 HPLC数量 占总数% 534(药材) 54 10.11 458(成药) 48 10.48 978(总数) 102 20.59 应用实例-小青龙合剂 [处方] 麻黄125g 桂枝125g 白芍125g 干姜125 五味子125g 细辛62g 甘草(蜜炙) 法半夏188g 应用实例-小青龙合剂 [制法] 以上八味,细辛、桂枝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白芍、麻黄、五味子、甘草加水煎煮至味尽,合并煎液,滤过,滤液和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约1000ml。法半夏、甘姜照流浸膏剂项下渗漉法,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漉液浓缩,与上述药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1000ml,加入苯甲酸钠3g与细辛、桂枝挥发油,搅匀,即得。 [性状] 本品为棕黑色的液体;气微香,味甜、微辛。 [功能与主治] 解表化饮,止咳平喘。用于风寒水饮,恶寒发热,无汗,喘咳痰稀。 [用法与用量] 口服,一次10-20ml,一日3次,用时摇匀。 方药分析: 君 麻黄—发汗为君 臣 桂枝—解表为臣 佐 甘草—恐发汗太过, 佐以甘草缓 之 使 白芍、干姜、细辛、法半夏、五 味子—几药合力共为使。 可外发汗,内行水,散表里之邪。 汉代张仲景《伤寒论》——小青龙汤 近代由重庆桐君阁中药厂该汤剂为合剂 本方治疗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近代也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均见咳、喘、痰白清稀者。 供试品溶液与阴性对照液的制备: 取合剂10 ml,石油醚分3次萃取,合并石油醚萃取液

文档评论(0)

sandaolingcr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