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1年度华南理工大学申报国家科技奖励部分项目.doc

2011年度华南理工大学申报国家科技奖励部分项目.doc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1年度华南理工大学申报国家科技奖励部分项目

项目名称:中国古城规划与防洪研究(申报自然科学奖) 候选人:吴庆洲(华南理工大学) 项目简介: 本项目“中国古城规划与防洪研究”属于建筑史理论研究领域。 在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的连续资助下,本项目完成人自1980年起,历时28年,经全面、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影响中国古城规划有三种思想体系,提出了仿生象物的意匠是中国古城规划设计的特色;项目完成人自1980年起,先后对全国数十座古城进行了现场考察,采取现场考证与史籍文献研读相结合的方法,对中国先秦、秦汉至明清古城防洪理论和城市水系进行研究,归纳了中国古代城市防洪的方略和措施,总结出中国古代城市防洪体系的特点,提出了中国古代城市防洪历史经验古为今用的策略。项目通过对中国古城防洪在规划、建设、管理等方面的学说、经验和教训系统的整理发掘,提出了中国古代城市防洪理论研究体系,填补中国科技史和中国古代城市建设史研究范畴内的一项空白。本项目对中国城市史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对现在城市规划和防洪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主要成果如下: 提出影响中国古城规划有三种思想体系;特别提出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国古城规划的深刻影响,并提出仿生象物意匠是中国古城规划的重要特色之一。 总结了中国古代城市防洪的六字方略,即防、导、蓄、高、坚、迁,具有古为今用的重要科学价值;总结了中国古代城市防洪的七方面措施,其中城市选址注意防洪的研究成果,丰富了城市规划的科学理论,具有古为今用的重要价值。 通过对秦汉至明清历代京都的防洪研究得出结论中有三点发现,其中“城市水系的调蓄能力乃是城内防雨涝之灾的重要因素”这一科学发现,对现代城市防洪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提出中国古代城市防洪体系的特点和中国特色:城池是军事防御与防洪工程的统一体;古城的水系是多能的统一体,是古城的血脉。 通过项目研究,发现现代城市防洪中存在的五个方面问题。 本项目已在国内外发辫学术论文53篇、专著2本,其中34篇论文、二本专著被他人引用623次;本项目8篇代表性论文、专著共被他人引用449次;53篇论文中,被美国《工程索引》EI网络版收录6篇,其中EI盘版收录了1篇(独立作者6篇);经美国SCI网络数据库检索,53篇论文中,一篇论文被他人引用2次。本项目研究成果受国内外同行的好评和重视。 论文、论著目录 序号 论文名称/刊名/作者 影响因子 年卷页码(XX年XX卷XX页) 发表时间(年 月 日) 通讯作者/第一责任人 SCI他引次数 他引总次数 是否国内完成 1 象天法地意匠与中国古都规划/华中建筑/吴庆洲 0.182 1996年第2期31-40页 1996年6月10日 吴庆洲(唯一) 30 是 2 建筑哲理、意匠与文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吴庆洲 2005年6月 吴庆洲(唯一) 161 是 3 中国古代城市防洪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吴庆洲 1995年8月 吴庆洲(唯一) 116 是 4 中国古城选址与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借鉴/城市规划/吴庆洲 1.33 2000年24卷第9期31-36页,2002年24卷第10期34-41页 2000年9月9日 2000年10月9日 吴庆洲(唯一) 46 是 5 中国古代的城市水系/华中建筑/吴庆洲 0.182 1991年第2期 1991年6月10日 吴庆洲(唯一) 22 是 6 中国古城防洪的历史经验与借鉴/城市规划/吴庆洲 1.33 2002年26卷第4期84-92页,2002年26卷第5期76-84页 2002年4月9日 2002年5月9日 吴庆洲(唯一) 31 是 7 对20世纪中国洪灾的回顾/灾害学/吴庆洲 1.301 2002年17卷第2期62-69页 2002年6月30日 吴庆洲(唯一) 22 是 8 我国21世纪城市水灾奉献及减灾对策/灾害学/吴庆洲 1.301 1998年13卷第2期89-94页 1998年6月30日 吴庆洲(唯一) 21 是 合 计 449 本人对项目主要学术贡献: 本项目的53篇学术论文、2本专著,8篇代表性论著均由本人独立完成。本人在项目研究中的工作量占本人工作量的80%。本人的主要学术贡献: 提出影响中国古城规划有三种思想体系;特别提出中国古代哲学对中国古城规划的深刻影响,并提出仿生象物意匠是中国古城规划的重要特色之一。 总结了中国古代城市防洪的六字方略和七方面措施,其中城市选址注意防洪的研究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古为今用的重要价值。 秦汉至明清历代京都防洪研究有三方面的重要发现。 提出中国古代城市防洪体系的特点和中国特色,即城池是军事防御与防洪工程的统一体;古城的水系是多功能的统一体,是古城的血脉。 5.发现了现代城市防洪的五方面问题。 项目名称:弹塑性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