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制度变迁中的供求错位分析
制度变迁 中的供求错位分析
从农地流转谈起
朱光华 李海伟
摘要:本文以农地流转的两种类型:自发型和集体推动型流转为例 ,阐明流转制度中存在供给和需
求的双重错位。进而从一般意义上分析制度变迁过程中由于制度本身的外部性、交易费用、供求主体的
不一致和利益集团的左右等使参与方对新制度的优劣评价存在差异,造成供给相对于需求过剩和不足
同时存在的现象。制度变迁中要兼顾各改革参与方的利益,方能更好实现制度变迁的绩效。
关键词 :制度变迁;供求错位;制度绩效
KeyW ords:Institutionalchange;Disaccordbetweendemandandsupply;Institutionalperformance
农地流转制度在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 政府任务的同时也追求局部利益,寻求一种能使 自身
由于各方面因素的制约,还存在供求错位现象,影响制 风险最小和利益最大化的制度安排,一方面要防止耕
度绩效的进一步发挥。当然,供给和需求之间的错位 地抛荒,粮食产出最大化,另一方面在农用地和非农用
是普遍现象,并不仅仅体现在农地流转甚至农地制度 地的比较利益权衡中,又存在变农用地为非农用地的
变革中,所以有必要进行这方面的研究。 冲动。利益集团如集体土地的实际控制者和经营大户
等利用 自己的影响力希望在农地流转中获得尽可能多
一 、 农地流转制度中的供给和需求分析
的收益。个体农民则希望通过变革使 自身收入增加。
(一)两种类型的农地流转 这种反映在 目标函数和效用函数上的差异增加了农地
为了方便分析,可 以把农地流转的参与者划分为 流转的难度 ,使农地流转制度供给和需求的短缺和过
政府、经营大户 (公司)和单个农户 ,并依据流转主体 剩相伴而生。相对于个体农 民的需求意愿,集体推动
的不同划分为农户 自发型流转和政府推动型流转两 型流转的制度供给过剩,而相对于政府和经营大户等 .
类。前者是农户 一农户流转模式 ,类似于诱致性制度 的需求意愿,农民自发型流转的制度供给过剩 ,两者的
变迁;后者是农户 一政府 一经营大户 (公司)模式 ,类 偏差影响了农地制度变迁绩效的进一步实现。
似于强制性变迁。在 自发流转中,单个农户既是制度 (二)同一框架 内两种农地流转制度的分析
的供给方又是需求方。在推动型流转中,政府是制度 首先假定在农地流转中,当农 民的利益和政府的
的供给方,单个农户和经营大户 (公司)是制度的需求
作者简介 朱光华,南开大学经济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李海伟 ,
方。相对于单枪匹马的农户,政府和经营大户 (公司) ·
天津商学院讲师。
还具有利益集团的性质。
① 韩洪云等认为,农业发展中制度供给不足是普遍现象,他们可
农地流转中的政府包括中央和地方政府 ,中央政
能更多的注意了强制性变迁 ,而忽略了诱致性变迁。同时制度
府追求长远利益和整体利益 ,保护农地资源,避免其过 供给过剩的现象也是一直存在 的。韩洪云、赵云阁 《农业制度
度转变为非农用地,保障粮食等战略物资的供给安全, 供给不足对中国农业发展的影响》《浙江社会科学》1998年第 4
力求使农地资源配置达到最优。地方政府在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