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合作学习-九年一贯综合活动教学资讯网
合作學習
輔研三 水壹、前言
筆者是一位國中教師,在教育第一線上奮鬥已有十年,在工作環境中時常觀摩同儕的教學方法,以為借鏡;結果筆者發現:為數眾多的同仁仍以傳統的教學方法──講述法為主。根據筆者的經驗,講述法忽略師生及同儕間的互動學習歷程,所以往往效果不彰;但筆者曾依照自己的創意進行教學方式的變化,結果也常不如預期。今年暑假到彰師大進修,有幸受教於王智弘老師,筆者才恍然大悟:任何教學活動的設計背後,一定要有理論依據支撐,否則只是師生熱鬧一場,走過卻未留下痕跡。因此,筆者藉此進修時間收集資料,一窺耳聞已久的「合作學習」之究竟,冀能在實務工作中有所助益;因筆者為社會領域之專任教師,故本篇報告未侷於輔導活動的應用,而著重一般教學的使用通則。
貳、合作學習的內涵
「合作學習」到底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合作學習」是一種有系統、有結構的教學策略。依學生的學習能力、性別、種族或社經背景,異質分配到小組中,彼此互相指導,互相學習;讓學生從不同的對象中,學到更多的觀點,以結合學習經驗達成學習目標〈王千倖,民86,P49〉。
在美國以研究「合作學習」著稱的Johnson兄弟,將教學結構分成三大類型:合作、競爭與個別型。在個別型的學習環境裡,每個學生努力達成自己的目標,與其他同學甚少有互動;在競爭的學習環境裡,學生則與其他同學競爭;一般傳統的教學多屬於這兩者。在合作型的學習環境裡,每個學生還是得為他自己的學習成效負起責任,但是以合作的方式來達成目標〈引自陳瓊森,民90〉。合作學習的經驗比起競爭式、個別式的學習經驗,可以獲得更多的學習效果,也讓學習者得到更多的成就感。
基於上述觀點,Johnson兄弟於1994年提出「合作學習」應具備的五項要素〈引自黃政傑,林佩璇,民85〉:
一、積極互賴:每一成員都能體會到自己的工作有利於小組其他成員,而其他成員的工作也有利於自己。每一學生的責任是:A學習分配的材料、B確保所有小組成員學會。
方法:〈1〉建立小組認同;
〈2〉建立學習目標〈只有每個小組成員均學會,小組目標才算達成〉;
〈3〉建立報酬系統〈小組成員得到相同的報酬,或達到某標準可為小組加分〉;
〈4〉建立互補或相互關聯的角色〈分配工作〉;
〈5〉建立必要的資源〈提供部分,或小組共用資源〉;
〈6〉安排任務。
二、評鑑個人學習績效:小組的成功是界定在組內每個人的成功;合作學習是共同學習,獨自表現,因此評鑑時應個別表現成果。要點是:
〈1〉評鑑每一學生的學習情形,判斷小組學習成功狀況,並將結果回饋給小組成員,讓成員感受到自己和其他人學習成功的重要性,也知道誰需要支持、鼓勵和協助。
〈2〉注意小組成員的個別貢獻,以確保每一成員都盡一己之力。
〈3〉學習小組不宜太大,以讓成員能負較大責任。
〈4〉如無法評鑑每一學生,可採隨機抽測方式。
〈5〉組內可安排檢查員,負責檢查成員的學習狀況。
三、面對面的助長式互動:相互關心彼此的學習是否導向成功。
方法:〈1〉互相幫助;
〈2〉交換使用資源與資訊;
〈3〉有效處理資訊;
〈4〉挑戰彼此的推理與結論;
〈5〉相互鼓勵;
〈6〉能相互信賴;
〈7〉為小組共同利益而奮鬥;
〈8〉有效處理焦慮與緊張;
〈9〉提供回饋,也接受別人的回饋;
〈10〉相互影響彼此的推理和行為。
四、人際技巧:合作學習小組的成員需進行二方面的學習,一為與學業有關的任務工作〈taskwork〉;二為人際技巧和小團體技巧〈teamwork〉。任務工作能力和小組工作能力成正比,而Teamwork包括──〈1〉彼此認識並相互信任;〈2〉正確無誤地進行溝通;〈3〉相互接納且相互支持;〈4〉能建設性地解決問題。
五、團體歷程:分析小組目標達成程度,並檢討小組運作狀況和功能發揮程度。教師必須確實提供學生足夠的團體歷程時間,並安排團體歷程的結構〈例如指出某同學表現好的三件事和值得改進的一件事〉。
〈1〉全班式〈定期實施,教師根據觀察回饋給各小組〉。
〈2〉小組式〈可以給予各小組學習更多檢討的機會,如果可以,宜每次均安排時間〉。
參、理論基礎
合作學習理論基礎來自於社會學、心理學及建構主義,其中社會學部分以社會互賴論(The social interdependence perspective)為主;心理學部分則包括認知發展論(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al perspective)及行為學習論(The behavioral learning theory perspective)。分述如下(引自黃政傑和林佩璇,民85):
一、社會互賴論:
〈1〉源於1900年代初期的完形心理學派創始人Kurt Kafka,強調以合作目標作為達成學習的誘因。
〈2〉1920、30年代,Lewin主張團體的本質是成員基於共同目標而形成的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3DMax中英文对照表2.doc
- 2024年四川省德阳市中考生物试题卷(含答案解析).docx
- 苏教版四下简便计算练习题.doc VIP
- 北京市第一零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题(原卷版).pdf VIP
- 2025年单招生活常识题目答案大全 .pdf VIP
- 湖北省武汉市2025届高三上学期元月调考数学试题(学生版+解析版).docx
- 卡萨帝 洗衣机 双子云裳洗干一体机 C8 HU12G1 使用说明.pdf
- 2023届高考英语新时政热点阅读 10 人工智能(含解析).docx
- 马尔测长仪使用说明ULM Manual_Chinese.pdf VIP
- OA系统运维项目方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