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第二章 第三节 城市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6-2017第二章第三节城市化概要1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异同 相同点 都是与城市化过程相伴的现象 不同点 中心城区 城市郊区 乡村或小城镇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人口减少 25%-30% 70% 后期成熟阶段 中期加速阶段 Q6:目前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各处于哪个阶段? 阅读P33“英国的城市化进程”。归纳:英国的城市化之路。 材料1: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从1801~1851年的半个世纪里,英国5000人以上的城镇由106个增加到265个,城镇人口比例由26%提高到45%。 问题(1)材料1中,反映了城市化的哪些内容? ①城市数目不断增加; ②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 案例④: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材料2:图二“伦敦城市扩展示意图”。图三“伦敦内城区和外城区分布界线图”。 问题(2)材料2中, 反映了城市化的哪 些内容? ①城市用地面积不断增加; ②郊区城市化。 图二 图三 材料3:20世纪下半叶,英国开始出现城市人口迁移到郊区的现象。如伦敦1961~1971年间人口减少了0.8%,1971~1981年间减少了10.1%。其他的大城市也出现了同样的现象。 问题(3)材料3中反映了城市化的哪种特殊的现象?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现象? ①逆城市化现象。 ②主要是城市中心区房租上涨、环境污染、噪声污染等使居住环境变得越来越差;而农村地区的环境质量较好,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改善。 材料4:面对城市人口的减少,英国的大城市开始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开发市中心衰落区,以吸引年轻的专业人员回城居住。 问题(4)材料4中,反映了城市化的哪种特殊现象? 再城市化现象。 P33案例4—英国的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展 趋势 常见的问题 初期 阶段 中期 阶段 后期 阶段 低 较高 高 慢 快 慢 小幅度扩大 迅速扩大,出现郊区城市化 城市界限模糊,出现逆城市化 表现不明显 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 大城市中心出现了失业率高、空旧房增多、犯罪率升高、市中心的空洞化等现象 城市化加速 城市化起步 逆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再城市化 城市化特点 原因 起步早 城市内部功能区混杂在一起,没有形成明显功能分异 城市化水平高 生产力发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大量农村人口转为城市人口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农村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 人们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 起步晚,发展快 工业化晚,二战后纷纷独立,独立后民族经济发展,人口迅速增长 城市化水平低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城市发展不合理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发 达 国 家 发 展 中 国 家 小结: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P35活动,对比几个国家城市化发展的差异。 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 工业革命 工业生产发展 第二、三产业 兴起、发展 带动农业技术改革 剩余劳力 剩余产品 自发流入城市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用地规模扩大 促进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不适应: 农村人口迅速增长 农村技术改革 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 人口大量涌入城市 城市人口自然增长快 城市人口迅速膨胀 城市发展压力过重 农村贫困化 城市经济缓慢、畸形发展 P37活动—中国的城市化进程 起步晚 水平低 速度快 图2.26 中国城市化进程曲线(1949~2005年) 测算1995-2005年城市人口比重的年增长率,结合我国的总人数计算每年新增加的城市人口数。 根据计算,我国每年新增城市人口1300万,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城市化会给地理环境带来怎样的影响,并且提出缓解这些压力的措施。 地面硬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城市地面硬化、生活与活动设施等影响水循环的若干环节,易导致城市内涝等问题 城市工业生产排放大量废渣(含有害物质) 污染城市及周边的土地!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节 城市化 Q1:大量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的原因? 推力——使得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1911年用地 1949年用地 1990年用地 上海城市用地的变化 54万 1911年人口 538万 1949年人口 1324万 1990年人口 Q2:你是哪些方面看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城市化? 你是从哪些方面来看城市化的? 城 时间 市等级 1985年 2000年 特大城市 大城市 中等城市 小城市 南京、上海 南京、上海、杭 州、无锡、苏州 杭州、无锡、苏州 镇江、常州、 宁波 镇江、常州、宁波、 扬州、南通、常熟 24个 嘉兴、绍兴、 湖州、泰州 21个 (共15个) (共53个) 表格提示: 乡村变为城市 城市等级上升 城市数量增加 城市人口增加, 城市范围扩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