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体修饰——“断发易服”-山东省成武第二中学.ppt

形体修饰——“断发易服”-山东省成武第二中学.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形体修饰——“断发易服”-山东省成武第二中学

1816年嘉庆召见英国驻印度总督阿美士德 蔡元培:三次婚姻印证中国近代婚俗变迁 清末的传统婚礼 民初的新式婚礼 新文化运动、国民革命的推动 第12课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课标: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重点了解“断发易服”),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原因(难点)。 形体修饰——“断发易服” 休闲娱乐——报刊与电影 礼仪习俗——移风易俗 第一环节:感知历史现象 展厅二 休闲娱乐 展厅一 形体修饰 展厅三 礼仪风俗 大厅 知识结构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 形体修饰——“断发易服” 休闲娱乐——报刊与电影 礼仪风俗——移风易俗 兼容并蓄、扬弃、发展 1、说说他小时候如何穿衣打扮? 2、推测其管家在闲时如何打发时光? 3、想象他父亲的葬礼是何种情形? 4、他结婚时候新娘如何装扮? 5、他们结婚二十年后,大城市中知识女性是怎样装扮把自己嫁出去的? 6、推测一下他母亲丧礼上的情形? 7、他在浙江与同事见面时,是怎样打招呼的呢? 李叔同简历:1880年出生于天津官宦家庭,1885年丧父,与母亲相依为命。1898年他与茶商之女俞氏成婚,同年因被说是“康梁同党”,携眷奉母逃到上海。1905时,其母去世。1912年时,他在浙江执教。 第二环节:理解历史本质 难 点 思考:引起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西方文明的影响 民主平等思想的带动 中国政府改革的推动 社会习俗本身自我更新 物质和科技发展的促进 外 内 政治 经济 思想 自身 外国资本主义入侵 中国政、经、思变化 社会生活变迁 传统农业社会 近代工业社会 加快中国近代化进程 第三环节:解决现实问题 在当今的中国,每到圣诞节或情人节,众多年轻人都会全程投入,气氛愈演愈烈。与之相反的是在传统的中国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节日的气氛却是越来越淡,其承载的文化也越来越轻…… 应该怎样看待节日的“土洋”之争? 情人节 母亲节 父亲节 感恩节 圣诞节 …… 元宵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中秋节 春 节 …… 西:精华何在?中:特色何在? 1、“新礼服兴,翎顶补服灭;剪发兴,辫子灭;爱国帽兴,瓜皮帽灭;天足兴,纤足灭;阳历兴,阴历灭;鞠躬礼兴,跪拜礼灭……”这首民谣反映了某个重大历史事件引起的社会风貌的变化。这一事件是( ) A.戊戍变法 B.洋务运动 C.辛亥革命 D.护法运动 课 堂 练 习 2、下列关于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和风气演变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舶来的近代西方文明使中西文化碰撞、交汇,是近代社会习俗、风气演变的重要原因②近代文明的传播,冲击了中国传统文化,使社会生活习俗趋向西化,对中国社会进步起着重要作用,对此应完全肯定。 A.①正确②不正确 B.①②都不正确 C.①②都正确 D.①不正确②正确 《茂名日报》征稿:中山装的昨天、今天、明天。 请你搜集资料(文字、图片、口述、影像等资料)、结合所见所闻和合理的想象,写一篇文章,谈谈中山装的历史、现状以及未来。 课 后 作 业 —— 杨 彩 老 师 汉族男子服装主要有袍、褂、袄、衫、裤等。图中人物合影几乎包揽了当时所有款式。 清朝普通男装 满族男装 西方文明 晚清男装 长袍马褂 西装革履 清朝官服:身份地位的象征 晚清军装的变迁 长袍马褂 西装 中山装 时代缩影:从孙中山服装看男装变迁 民国 晚清 清朝 礼 义 廉 耻 三民 主义 以文治国 五权分立 清代普通女装 满族女装 汉族女装上袄下裙 嘉庆后,女装了无生气,变化甚少,袄裙似乎成了唯一的女装。对此惨状,张爱玲曾感叹:“我们不大能够想像过去的世界,这么迂缓、安静齐整——在大清朝三百年的统治下,女人竟没有什么时装可言!?” 民国初旗袍 宋美龄 倪桂珍 宋嘉树 宋子良 宋庆龄 宋子文 宋蔼龄 宋子安 1917年 民国花样杂陈的男女装 看看想想:陈独秀变了服饰外,还变了什么? 清兵入关,强令男子剃发蓄辫,辫子成了民族压迫的标志。 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改革这一与时代潮流不相容的旧习俗。辛亥革命前后, “断发易服”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民国时期,政府颁布法令剪辫易服。 新时期的时尚发型 “三寸金莲”始于五代南唐(公元937-975年)。当时五代李后主喜爱音乐和美色,他令寞娘用帛缠足,使脚纤小弯曲如新月状及弓形,并在六尺高的金制莲花台上跳舞,飘然如仙子凌波,故称“三寸金莲”。以后从宫内到民间皆仿行。 小脚一双, 眼泪一缸。 清政府曾下令废除缠足 不缠足的开路先锋 ——康有为的女儿 民主平等思想影响 维新人士推动 北京培华女子中学的女学生(右一为林徽因,左为她的表姐们) 电影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