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中学案近代前期中国人民众奋起抗争与探索.doc

徐中学案近代前期中国人民众奋起抗争与探索.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徐中学案近代前期中国人民众奋起抗争与探索

徐中学案 “近代前期中国人民众奋起抗争与探索 【】 1、农民阶级: (1)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目的:推翻清朝统治 (2)义和团运动(19世纪末——1900年):1898年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 2、地主阶级: (1)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以曾国藩、李鸿章等地主官僚为代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技术,自强求富,清王朝的自救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北洋水师的惨败标志这场运动的破产,但中国的现代化运动由此起步. (2)20世纪初,清政府“新政”和“预备立宪”(了解即可): ①新政:1901年,请政府宣布实行新政,内容有:奖励实业;改变政权机构;改革旧军制,编制新军;废除科举,兴办学校,派留学生等。 ②预备立宪:随着民主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立宪呼声越来越高。1906年,清政府宣布“预备仿行宪政”,借立宪之名行集权之实。,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1911年宣布组成第一届责任内阁,史称“皇族内阁”。 ③评价: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说明清政府被动地顺应近代化的趋势,客观上有积极作用;1、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开启了民智。2、使封建势力内部发生变化,立宪派转向支持资产阶级革命。 3、民族资产阶级: (1)维新变法运动(1898年):以康有为、梁启超等为首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主张清政府改良政治,推行君主立宪制,发展资本主义。变法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地主顽固派的镇压而失败。 (2 ) 辛亥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进行的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但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中国进入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4、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抗争:五四运动(1919年) 五四精神:爱国救亡、民主科学、文化启蒙 【考点解读】 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史是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坚持反帝反封建斗争,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历史。 一、时间范围:1840年鸦片战争~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从兴起到胜利的历史,共近110年。 二、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三、主要矛盾:1.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最主要)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四、分期界标:“五四”运动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资产阶级领导;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资产阶级共和国为前途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领导;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国家为前途 巨变.思想文化发生了巨大变迁: 由“天朝上国”和“世界中心”的自大观念转变为向西方学习;由单纯学习西方的生产技术 → 学习政治制度 → 学习思想文化。逐步向近代化转型。 政治制度发生巨变: 由原来封建君主专制到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由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的国民党一党专政到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人民民主专政【】 有学A.英国的船坚炮利 B.工业文明迅速发展.中国的闭关锁国 D.西方列强加紧扩张在中国近代,五四时代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A.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 B.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C.当时的中国政府推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 D.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放松 第二次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八国联军侵华 《南京条约》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马关条约》 《辛丑条约》 A.给中国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 B.“弱国无外交” C.各条约均涉及割地、赔款、开埠 D.列强均实行炮舰外交政策 8. 洪秀全主张“天下人”平分“天下田”,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两者的相似点是 A.维护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反对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 C.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 D.土地国有和绝对平分土地 9. “亚东开发中华早,揖美追欧,旧邦新造。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锦绣山河普照。我同胞,鼓舞文明,世界和平永保。”这段歌词创作的背景是: A.洋务运动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C.北伐进军长江流域,胜利在望 D.一战结束,中国成为战胜国 高三历史组 主编人:刘晓英 朱永红 姓 名: 班 级: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