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北京大学教务部.DOC

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北京大学教务部.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北京大学教务部

北京大学通选课申请表 (教务部·2001年3月修订) 填表时间:20001年 4月 开课单位 地质学系 课程编号 课程中文名称 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 课程周学时 2学时 课程英文名称 Earth Environments Humanity Society 课程学分 2学分 授课对象 本科大学生 先修课程 一年级的相关课程 教师姓名 杨承运 年龄 64 职称 教授 工资号 36107 课程简介(为了便于学生选课,请不少于200字,可另附页) 地球科学必将成为在未来世纪中协同生命科学的重大学科。“显生宙”(距今5.7亿年)以来以至更久远一些的地球-生物发展史证明:生物,甚或微生物的演化与灭绝都与它们的生存环境交互相关;今后的高科技飞速发展也不可能偏离这样的规律。 可持续发展的地球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与进步的保证。因此地球科学必然与社会学、伦理学、法律学,以及历史学、哲学等人文社会科学有着不同层面上的联系和交互影响。对此,我们只有全面地、多方位地,而又是交叉而综合地进行学习、分析、研究,才能接近真理的彼岸。 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阶级”必须对地球环境有全面、深入的了解和认识,因此“环境意识”、“全球意识”应成为国民所具备的素质。这绝不单单是地学工作者和地学教育的事,而是整个知识界的大事,全民的大事。大学生作为社会文化和素质层次很高的群体,较透辟地认识和理解目前我们唯一的家园一地球更是责无旁贷的事。 本课力图将地球科学的基础知识与思辨分析方法同人文、社会科学的思考、理念结合起来的一门新课。本课力求使学生通过听课、阅读、撰写、讨论、考察、记述等教学手段,共同创造一种活跃泛、交叉综合、独立思考的教学氛围,从而做到互相砌、教学相长、共同进步。希望本课能激发学生广泛的学习兴趣,并结合本专业的学习建立未来新时代的地球观,做一个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本课讲课的重点是:1. 地球环境与地球体系、地球系统科学;2. 地球科学与人类社会发展 3. 对于人与大自然关系的思考。本课大体有如下几个专题:(1)要善待的地球(危机和新课题):(2)运动着的地球(作用和新观念);(3)有生命的地球(测年和新理论);(4)丰饶的地球(资源和新发展);(5)宇宙中的地球(宇宙和新学说);(6)探索中的地球(未知和新发现)。本课阅读的重点是:地球环境的范畴、演进、现状,地球环境同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与文明进步的相互关系。本课的作业与讨论的重点随时、势情况拟定。 本课的教学方式为课堂讲授、影象演示、阅读撰文、参观考察。本课开列有“阅读文献”,将布置“作业思考题”和“讨论思考题”。同时配备有多媒体电子教材和许多可供选择的幻灯片等。 未来三年内开课计划及开课承诺 汲取目前地球科学研究和地学教育的新成果,编写全新的《地球环境与人类社会》教材订和增补已开列使用过的阅读文献(教学参考书目和篇目);根据教学需要和有关方面的实际可能,力争把本课办成我校一门有特色的通选课。 通选课申报表 第一项·共二页 作者译者 书名 出版社 出版年 教材 (若有) 陶世龙等,地球科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刘本培等,地球科学导论,地质出版社,2000 参考书 作者译者 书名 出版社 出版年 1、汪新文,地球科学概论,地质出版社,1999 2、夏邦栋 刘寿和,地质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黄润华 贾振邦,环境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郝东恒 白屯,地球科学系统观和方法论,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8 5、斯蒂芬.施奈德,地球――我们输不起的实验室,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6、温刚 严中伟,叶笃正,全球环境变化,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7、奚旦立,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8、何强 井文涌,王翊亭,环境学导论(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9、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中国地球科学发展战略的若干问题,科学出版社,1998 10、徐松龄,环境伦理学进展:评论与阐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11、E.Tarbuck F. Lutgens,The Earth,C.E.Nerrill Publishing Compary,1984 12、F. Press R.Siever,Understanding Earth,W.H.Freeman and Company,1994 任课教师教学科研简历(其中包括时间、年龄、职称、所在院系、教学科研成就等,可别附页) 196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地球化学专业岩矿专门化,留校任教曾任本科及研究生教学的主要课程有:《晶体光学、光性矿物学》、《沉积岩石学》、《岩石学工作方法》、《沉积岩石学实验》、《岩相古地理研究方法》、《沉积体系》、《地球环境与人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