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多功能纱线耐磨性能测试仪纱线耐磨性能测试仪纱线耐磨仪HAD-109A
HAD-109A 电脑纱线耐磨仪
北京恒奥德仪器仪表有限公司
电话:01051655247
HAD-109A型电脑多功能纱线耐磨性能试验仪主要适用于单纱,股线等纺织材料耐磨性能的测定。配上适当的附件后,还可以测定纺织器材的机械性能。
适用标准:FZ/T 01058-1999《纱线耐磨擦试验方法 往复式磨辊法》
该仪器采取匀速磨擦,十工位测试,用微型计算机进行检测和数据处理。通过测试,可以显示出每批被测纱线的平均耐磨次数,耐磨次数变异系数,最大值,最小值及十工位的单次值。
仪器技术特征:
测试工位:10
摩擦方式:纱线/标准砂纸(国产600号与400号水砂纸)
摩擦速度:匀速直线往复运动,60±1次/分
数据输出项目: 最大值、最小值、平均磨擦次数、磨擦次数变异系数、 单次值
输出方式:打印
砝码重量:5g 、10g、15g、 20g、25g、30g、35g各10个。
电源消耗: ≤60W , 50Hz
重量:26kg
二、操作方法:
该仪器有一个能自转的磨辊圆筒。工作时,标准砂纸包覆在圆筒表面。十根纱线在一定重量砝码的牵引下张紧,并以恒定的压力跨在圆筒上,圆筒往复运动,并绕自身轴线转动,以提高磨擦的均匀性。当出现断头时,计算机自动将其磨擦次数记录下来。所有纱线磨断后,计算机将自动进行数据处理。
三、砝码重量的选择:
平均断裂磨擦次数为100-400之间。如果平均断裂磨擦次数小于100,试验误差将会增加。如果超过400所占用的试验时间太长,效率太低,故应选择适合的砝码,进行试验。
四、操作说明和试验程序:
试验装卸砂纸
转动圆筒手柄,直至圆筒开口处于上方。然后拉出圆筒前方手柄,打开圆筒,取出海绵和砂纸。用折纸器,把砂纸两侧对折一下。将对折的砂纸装到圆筒上,使砂纸折出的边插入圆筒开口内。用左手握住砂纸,使其与圆筒贴紧,再用右手将海绵塞入圆筒开口。合上圆筒,把圆筒前方手柄推入。
准备试样
取长度约40㎝的纱线10根,在纱线的两端打一个活结。根据需要选取一组砝码(初始实验选用最小砝码),将砝码的挂钩套在纱线一端,放进仪器前方左侧导槽中。拉住纱线另一端,经前导纱杆导向沟槽、砂纸辊后缠绕到右侧的纱线夹中。
每卷纱线用三组。这样,每卷纱线可以在三个不同的的位置磨擦,以提高磨擦的均匀性和砂纸的利用率。
注意:砝码应放入前方的槽内,并使其离槽底面的距离不小于10mm,但也不能过高,避免砝码与前导纱杆相碰。
将试验的纱线分别在“1号”到“10号”工作位上按照上述装夹方式装夹完毕。
操作程序:
接通电脑电源和耐磨仪电源,打开电脑,双击桌面图标,启动试验程序。
单击页面的任意位置进入参数设定界面,设定完毕后点击确认进入主程序页面(图1),
图1 主程序页面示意图
如果无法进入请检查板卡是否插紧(板卡位置在电脑主机箱的左侧,打开机壳在主板的风扇下方的PCI接口上,有一绿色长方形卡状物即是)。
检查板卡驱动程序是否正确安装(安装驱动程序的步骤如下:右键单击桌面我的电脑图标,选择属性选项,在出现的对话框的上方单击硬件选项,在新出现的页面中点击设备管理器右键单击图中蓝色选项,选择更新驱动程序,在弹出的对话框中选择“从列表或指定位置安装”,单击下一步,按照图中设置完成后单击下一步)。
4、试验前,选择试验工位,单击“开始”键开始试验,中途可以试验停止,如果继续可点击继续试验。
试验结束单击“报告”,出本次试验的试验报告,报告可保存,也可打印。
需继续试验,重复操作程序1、2、4,否则单击“结束”。
试验结束后关掉电源开关,拔下电源插头。
注意事项:
仪器电源必须良好接地!以减少电源对仪器的干扰和保障操作者的安全。
仪器应定期加油,每试验10000次应将机壳打开,所有轴承部分,和导杆表面,油孔内注1-3滴10号机油。加油前应将加油表面擦试干净。
不要用力扳动仪器的运动部件,以免损坏机械零件。
该仪器应放置在相对湿度小于80%的环境内使用,并注意防尘。
5
使
用
说
明
书
注:本仪器资料若有错误请及时提出,若有变动恕不通知,请见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镀膜玻璃微流控芯片制作工艺的研究-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PDF
- 基于量子模型的碳纳米管场效应晶体管电子输运特性.PDF
- 基于铁基载氧体的燃煤加压化学链燃烧循环反应特性-东南大学学报.PDF
- 基于阻尼正弦原子分解的次同步振荡模态辨识-中国电机工程学报.PDF
- 基于阴影图的阴影生成算法研究现状.PDF
- 基于面内位移测量和刚体旋转的形貌测量方法-东南大学学报.PDF
- 基于随机特征字典的纹理分类方法-计算机应用研究.PDF
- 基于镜面成像技术的三维立体视觉测量与重构综述-计算机科学.PDF
- 基于粒子图像测速技术的液力变矩器涡轮内流场 - Ingenta Connect.PDF
- 基准原子钟的发展及国家授时中心光学原子钟的研制进展.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