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民生-地方财政研究网
财经活页
2009年第3期(总第123期)
辽宁省财政科学研究所
辽 宁 省 财 政 学 会 2009年2月15日
本期主题:民生财政
[按]当前,“民生”一词热得发烫,政府各部门争相以“民生”论证某个政策和某种投入的正当性,民生被当作标签贴来贴去。作为一种中国式表达,“民生”是与自由、民主、平等这些并列的基本价值。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的民生财政不是空泛的口号,而是财政理念的转折性变化,民生财政的职能超越了经济领域,同时涵盖了社会领域和人类发展领域。与隶属于经济学的传统的“物本财政”相比,超越于经济学的民生财政是“人本财政”。转向以人为本,这是一个时代价值取向的转变。这体现在作为人类理性工具的公共财政方面,那就是“民生财政”。它从一个概念日渐变为中国的现实,已开始扎根于经济社会发展之中,融于政府的决策理念之中,不断纳入深化改革的视野之中,也体现在一组组数据之中。民生财政应该不再是一个口号,而是一种理念、一种行动和一种制度安排。“民生财政”这个概念的提出决不是字面上的“民生+财政”,而是根植于深刻的历史和现实当中。
民生释义
按《辞海》的释义,民生是指“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该词最早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而不匮。”可直译为:人民的生计在于勤劳,辛勤劳作则可免于匮乏。《尚书·大禹漠》记载大禹向舜阐述自己“正德、利用、厚生、惟和”的治国之道,唐初孔颖达的解释是:“厚生,谓薄征徭,轻赋税,不夺农时,令民生计温厚,衣食丰足,故所以养民也。”因此,民之生计不仅是老百姓自己的事,自古以来也是国家的责任。《荀子·富国》中有:“轻田野之税,平关市之征,省商贾之数,罕兴力役,无夺农时,如是,则国富矣。夫是之谓以政裕民”,“如是则上下俱富,交无所藏之,是国计之极也。”足见民生国计乃一体两面、共荣共损。孙中山先生是近代史上从治国方略上具体阐发“民生”的第一人。在他看来,民生就是“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生存、国民的生计、群众的生命”。面对资本主义世界所出现的种种社会问题,他禀承中国传统的民本主义理念,提出“民生主义”,通过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以实现社会公正。
高培勇从福利经济学的角度,将民生解释为“民之幸福”,是指民众的一种健康、幸福和无拘无束的令人向往的生活状况。孙开认为今天的民生话题所涵盖和引申的问题至少应该包括如下四个方面:一是百姓衣食住行方面的基本生活资料。二是以养老、医疗、教育、就业、治安等为代表的基本公共服务。三是政府和全社会对百姓民生需求的关注程度及相关措施力度。四是百姓、政府和全社会对既有民生状况的感知程度及实际效果的评价水准。
从根本上来说,民生问题是一个伴随着人类生存和发展全过程的基本问题,只要有人类在,民生问题就存在。人类对生活质量的需求和满足是一对永远的矛盾。解决好民生问题,并不是指政府要直接给居民提供衣食住行,而是指政府要创造条件,让居民有获取衣食住行的能力和平等享受养老、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的权利以及失去衣食住行的能力后能获得一种基本的保障。
民生是普世的基本价值
民生是中国当今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重大公共性问题,放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巨大成就的这个大背景下来看,民生的社会价值,丝毫不亚于自由、民主、平等、博爱这些理念。人类社会迸入21世纪,任何现代国家是离不开这些理念的,没有这些理念的导引,国家这艘航船就会触礁而沉没。民生的理念是人类文明发展成果的一种中国式表达,是在融合了本土的“温饱观”和西方的“福利观”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价值观。尽管,民生的内涵一定程度上包含在自由、平等、博爱这些公认的基本价值之中,但民生作为一种基本价值的独立表达,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具有特别的意义,是保障基本人权——生存权和发展权的社会价值基础。关注和重视民生,不是一时的口号,而是永恒的具有独立意义的基本价值主题。
从世界范围来看,民生作为一种价值观逐渐凸现并形成共识。2000年9月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发布了《联合国千年宣言》和制定了《千年发展目标》。在新千年开始之际举行的千年首脑会议,作为联合国的第55届会议,具有鲜明的划时代特征,那就是把基本民生问题置于会议的核心。虽然在《千年宣言》中对自由、平等、人权、善政、民主等问题做出了广泛的承诺,但核心是8项千年发展目标。这些目标是:一是消灭极端贫困和饥饿;二是普及小学教育;三是促进两性平等并赋予妇女权利;四是降低儿童死亡率;五是改善产妇保健;六是与艾滋病毒/艾滋病、疟疾和其他疾病作斗争;七是确保环境的可持续能力;八是全球合作促进发展。依据这些目标,联合国制定了具体的数量指标,以便跟踪、记录和监测这些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放在中国的语境下,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