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与秩序-法学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犯罪与秩序-法学研究

  犯 罪 与 秩 序 ———刑事法视野的考察 蔡 道 通 内容提要:犯罪与秩序总是处于一定的紧张关系中。但是 ,犯罪作为人类的不可摆脱 的伴生物在给社会带来恶害的同时也给人类展示了它的一定程度的正价值。而对这 种价值的研究将有利于我们正确地对待犯罪并形成科学的秩序理念 ;秩序并不意味 着没有犯罪 ,面对犯罪而拥有秩序的关键之点就在于制度化安排本身的程序化运作。 关键词 :犯罪  秩序  正价值  刑事政策 秩序的存在是一切社会得以合理存续和良性发展的基本前提 ,当然也是每一民众生活理 想的基本构成要素 ,更是所有政府孜孜以求之的主要目标。可以说 ,没有秩序就很难有社会的 一切。今天的中国对于秩序的渴望比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对秩序的体认与理解比任何时候 也更加深刻。“中国的问题 ,压倒一切的是需要稳定”, 〔1 〕就是这种认识与渴望的集中表达与 最好诠释。尽管人们对秩序的理解不一 ,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 ,那就是 ,任何社会都必须保有 最低限度的秩序底线 , 〔2 〕即维持社会生存与发展的最基本、最起码的秩序要求 ,亦即刑事法 意义上的秩序。而犯罪的存在却时时构成对这种秩序底线的威胁与冲击 ,可以说 ,犯罪与秩序 总是处于一定的紧张关系中。因而探求刑事法语境中的秩序内涵极具价值 ,尤其在人们仍将 犯罪视为绝对的恶、秩序的绝对对立物的情况下 ,更是如此。 一、犯罪与无序的一般解读 犯罪在任何社会总是首先表现出其法律上的无价值 , 因为犯罪总是表现出一定的恶。当 今各国多为犯罪这一社会现象所困 ,尤其是那些犯罪率高的国家。人们总是希望社会不再为 犯罪所扰。但在犯罪存在的社会机理、个体原因消灭之前 ,犯罪总是与社会相伴而行。尽管我 ( ) 南京师范大学法律系博士研究生、淮阴师范学院法学副教授。本文为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学基金项目 00SJB82002 的部分成果。 〔1 〕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 284 页。 〔2 〕 ( ) 严格说来 ,完全的失序 或无序 是不可能的 ,除非社会彻底崩解、溃散。参见黄平: 《公共秩序的建构及其限制》, 载《市场社会与公共秩序》,三联书店 1996 年版 ,第 17 页。 ·42 · 犯罪与秩序 们并不一定赞同犯罪自古以来就存在 ,并且以后也会长期存在 ,是一种人类文明史同步的“永 恒的社会现象”的观点 ,但我们同样不可否认的 ,正如有学者指出的 ,在原始社会 ,事实上就存 ( 在反社会犯罪、亵渎宗教神灵罪、性犯罪、引诱妇儿童的犯罪 如澳大利亚的一些部族规定让妇 ) 女、儿童看图腾标志的人要被首领处死 、盗窃犯罪等。在原始社会 ,把非自然人的动物、植物 〔3 〕 或其他物品等作为犯罪主体的比较常见。至于一般的杀人、伤害、抢劫等更属于犯罪。 尽 管这种犯罪并没有在法律上予以禁止 ,但与国家出现后的犯罪在形式上并无二致。从这个意 义上说 ,迪尔凯姆的观点是有一定道理的。他认为 ,犯罪不但存在于某些社会 ,而且存在于一 切社会中 ,没有一个社会可以例外。犯罪的形态、行为在不同的社会中有不同的表现 ,在同一 社会中也有不同的表现。但是可以说在任何社会、任何时候 ,都有这样一些人 ,他们做出的一 些行为举动是要受到惩罚的 ,然而 ,没有任何理由可以说明从低级社会到文明社会的过程中 , 犯罪事实是逐步减少的。相反 ,在这个过程中 ,犯罪的事实不但

文档评论(0)

magu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40007116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