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自动控制原理实验 时域分析.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 报 告课程名称: 自动控制原理课题名称: 实验三线性系统时域分析-1专业班级: 14通信工程 一班实验成员: 吕传磊()一、实验工具PCMATLAB套件二、实验目的熟练掌握step()函数,impulse()函数,lsim()函数和initial()函数的使用方法,研究线性系统在单位阶跃、单位脉冲及任意激励下的响应,以及波形图的绘制;通过响应曲线观测特征参量对二阶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三、实验任务1. 编程完成例2-12的单位脉冲响应、阶跃响应、零输入响应与零状态响应的求解,并画出各响应的波形图。根据电路关系,列写方程,并做拉氏变换,得令Ui(s)=1,可求得单位脉冲响应;令Ui(s)=1/s,可求得阶跃响应;零状态响应时,写出传递函数,与输入相乘可得零输入响应;零输入响应可以利用初始条件,通过等效电压电流源的方法,写出系统函数,从而求得响应,也可利用阶跃响应-零状态响应获得。波形绘制可以利用impulse()函数实现,结果求解可以利用ilaplace()函数,即拉氏反变换完成。程序如下:%% 实验三例2-12% 201400121100 吕传磊%14通信一班clc;clear;%单位脉冲响应,Ui=1;sysA=tf([0.1 1.2],[1 1 1])t=0:0.01:12;figure,impulse(sysA,t,r),hold on,grid on;%阶跃响应,Ui=1/s;sys1=tf([1],[1 1 1 0]);sys2=tf([0.1 0.2],[1 1 1]);sysB=parallel(sys1,sys2)impulse(sysB,t,b),hold on;%零状态响应,H=1/s(s^2+s+1);sysC=tf([1],[1 1 1 0])impulse(sysC,t,g),hold on;%也可使用step求解,此时H=1/(s^2+s+1)%step(sysC,t,g),hold on;%零输入响应,利用全响应-零状态响应sysD=parallel(sysB,-sysC)impulse(sysD,t,k),hold on;%零输入响应,也可利用初始条件与拉氏变换%H=(0.1-0.1/s)*(1/s^2+s+1)+0.1/ssys1=tf([0.1],[1 1 1]);sys2=tf([0.1],[1 1 1 0]);sys3=tf(0.1,[1 0]);sysE=parallel(sys1,-sys2);sysE=parallel(sysE,sys3)impulse(sysE,t,k),hold on;%验证零输入响应%与时域结果对比,验证结果%曲线重合即正确y=0.2.*exp(-0.5.*t).*sin(0.866.*t+pi./6);plot(t,y),hold on;%验证阶跃响应,即全响应%与时域结果对比,验证结果%曲线重合即正确y=1+1.15.*exp(-0.5.*t).*sin(0.866.*t-2.*pi./3)+0.2.*exp(-0.5.*t).*sin(0.866.*t+pi./6);plot(t,y),hold on;程序运行结果如下:其中阶跃响应为两曲线重合曲线,即与时域表达式波形进行了重合验证;零输入响应为三曲线重合曲线,分别为(阶跃-零状态响应)、等效法求系统函数、时域表达式波形。部分传递函数表达式如下:可以利用ilaplace()函数求解其时域表达式,部分求解如下:可见,运行正确。2. 改变系统阻尼比,画出不同阶跃响应的波形图,并比较阻尼比对峰值时间等系统性能的影响。传递函数表达式:利用tf()函数构建系统模型,利用step()求阶跃响应,并画出图形程序如下:%% 实验三例3-16% 201400121100 吕传磊%14通信一班clc;clear;zeta=[0 0.1 0.3 0.5 0.707 0.9 1 2];t=0:0.01:12;for i=1:length(zeta) sys=tf(16,[1 8*zeta(i) 16]); %subplot(3,3,i),zplane(cell2mat(sys.num),... %cell2mat(sys.den)),title([阻尼比= num2str(zeta(i))]); step(sys,t),hold on; grid on;end运行结果如下:系统零极点图如下:列下面表格,研究欠阻尼系统中不同阻尼比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阻尼比0.10.30.50.7070.9上升时间tr(s)0.2760.330.4090.5370.721峰值时间tp(s)0.790.820.911.111.8超调量72.9%37.2%16.3%4.33%0.152%调节时间ts(s)9.6

文档评论(0)

05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