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加小剂量化疗治疗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10例的.docVIP

中药加小剂量化疗治疗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10例的.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药加小剂量化疗治疗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10例的.doc

  中药加小剂量化疗治疗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10例的 【关键词】 骨髓纤维化 医学 中国传统 临床研究 Keyyelofibrosis; medicine, Chinese traditional; clinical research 慢性原发性骨髓纤维化(chronic idiopathic myelofibrosis, CIMF)是骨髓增殖性疾病,属难治性血液系统疾病,病因未明,临床以进行性贫血、脾脏显著增大为主要表现,预后差。迄今国内外尚无特效性治疗方法,故文献报道较少。我们采用中医药为主,伍用小剂量化疗药物治疗,获得显著疗效。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2000年11月~2007年12月间收治于解放军第210医院中医血液科住院及门诊治疗的CIMF患者10例,符合张之南等《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CIMF诊断标准,采用中药为主坚持治疗达1年以上者。剔除标准:合并心、脑、肝、肾等严重原发病或并发症,对本治疗方案药物过敏者。 1.2 一般资料 10例患者,其中男2例,女8例,年龄43~77岁,43~49岁者3例,50~59岁者2例,60岁以上者5例,中位年龄60岁。病程36~148个月,中位病程66个月,疗程15~85个月,中位疗程60个月。 1.3 治疗方法 1.3.1 诱导缓解治疗 全部患者均服用以下药物进行诱导缓解治疗。 1.3.1.1 复方黄黛片 复方黄黛片(由雄黄、青黛、丹参、太子参组成,安徽天康制药厂生产,批准文号为皖药制字,12~18片/d,分3次饭后口服,每周服5 d,连续服用。 1.3.1.2 化纤生血方 化纤生血方由生地黄30 g、醋炙鳖甲15 g、乌贼骨20 g、苏叶20 g、苏子20 g、党参30 g、白术30 g、茯苓15 g、甘草5 g组成。治则:滋阴清热,软坚散结,补气生血。该方为治疗CIMF的基础方剂,临证可随症加味。随证加减:腹胀,加陈皮15 g、姜半夏10 g;易出汗,加黄芪30 g、防风10 g;脾区隐痛,加赤芍20 g、柴胡10 g。服药方法:每剂水煎200 ml,分早晚2次服用。每周服5剂,连续内服至缓解。缓解期维持治疗可每周服药3~4剂。 1.3.1.3 白消安片 白消安片(上海华联制药有限公司,沪卫药准字1995012044号,2 mg/片),2 mg/次,1~2次/d,口服,连续服用,直至完全缓解。应用白消安有不良反应时可改服羟基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0.5 g/片)0.5 g/次,1~3次/d,连续服用,或每周服5 d,直至完全缓解。 1.3.1.4 地塞米松片 地塞米松片(通化东宝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0.75 mg/片)1.5 mg/次,1次/d,口服,连续服用,直至完全缓解。 1.3.1.5 对症支持治疗 依据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并发症如感染、贫血、消化道反应等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 1.3.2 缓解后治疗 经诱导缓解治疗获得缓解后,继续进行以下治疗2年以上。 1.3.2.1 复方黄黛片 8~12片/d,分2次,早、晚饭后服,连续服用20~30 d,间隔30 d再服。 1.3.2.2 化纤生血方 方药用法、用量同前,每周服5 d。 1.3.2.3 羟基脲 0.5~1.0 g/d,口服,每周服3 d。 1.3.2.4 地塞米松 1.5 mg/d,连续口服,或每周服5 d。 1.4 评定指标 1.4.1 临床症状的观察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乏力、腹胀、盗汗、肝、脾、舌、脉等)的变化。 1.4.2 血象的观察 观察治疗前后外周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含量,白细胞(以内;血细胞数量在正常范围,无幼稚粒、幼稚红细胞;骨髓增生程度正常;骨髓活检示增生纤维吸收;1年以上无复发。(2)好转:临床无症状,脾缩小达1/2或以上;血细胞数量在正常范围,无幼稚粒、幼稚红细胞;骨髓增生程度正常;骨髓活检示增生纤维部分吸收。(3)进步:临床症状明显改善;脾较治疗前缩小,但未达1/2;血细胞数至少一项达正常范围,幼稚粒、幼稚红细胞较治疗前减少1/2或以上。(4)无效:未达进步标准者。 2 结 果 2.1 治疗后临床症状 10例均以疲乏无力为主要症状,治疗后乏力消失7例,减轻3例;10例腹胀患者治疗后腹胀无缓解1例,明显减轻1例,消失8例;4例伴心悸、气短,治疗后均消失;2例需输血维持者均脱离输血;9例脾肿大(肋下4~18 cm)患者,治疗后6例恢复正常,3例脾脏缩小(1~17 cm);2例肝肿大(肋下1~2 cm)患者治疗后均恢复正常;10例患者均有舌质黯淡或黯紫,治疗后7例消失,3例减轻,3例舌面瘀点,2例消失。 2.2 治疗后血象 治疗前血细胞

文档评论(0)

ggkkpp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