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迄今为止,植物育种家用以获得遗传变异的手段主要有两个,一是杂交
遗传 HEREDITAS(Beijing) 5(1): 41-441983
犷~ 肉
1综1
1 : 体细胞无性系及其变异
毛 履 i-rIMN4/uIs./J’//l*l7r-X}J’
著您 是 李 浚 明
te.~ ~ 岛 北(京农业大学农业物理专业)
迄今为止,植物育种家用以获得遗传变异 型。表现变异的植株的频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
的手段主要有两个,一是杂交,二是诱发突变。 长而增加,例如以燕麦品种Tippicanoe所做的
不断探索创造遗传变异的新途径,以便扩大变 实验表明,当培养时间由4个月延长到20个月
异的来源,丰富选择的基础,是当前植物改良 时,表现各种染色体变异的植株的频率由11/o
工作者的重要任务之一。近年来关于植物细胞 增加到50%。而对另一个品种Lodi来说,这个
和组织培养能够引起变异的发现,看来有可能 频率则由50多增加到87多。另外,虽然这类
使组织培养逐渐发展为遗传变异的一个新的来 变异现象不受物种的局限,但所观察到的染色
源。对此固然不能乐观过早,但也不应不予重 体组不稳定的程度看来会因物种而不同,同时
视。 也可能受到培养类型的影响。例如,对于燕麦
这里所说的组织培养能够引起变异,指的 和玉米未成熟胚培养物的比较指出,燕麦染色
是组织培养本身,培养基中无须添加任何诱变 体组的不稳定性显著高于玉米。以下,本文仅
剂。尽管某些学者曾经或者现在仍然对这类变 以水稻和玉米为例,说明体细胞组织培养发展
异的真实性表示怀疑,但越来越多的实验证明 的近况,以及这一方法在植物育种中可能具有
很多这类变异确是可以遗传的。不久前,Larkin 的前途。
和 Scowcroft[s,在一篇有关这个问题的述评中, 水稻 迄今,在禾本科农作物上分析得
建议将由任何形式的细胞培养所获得的植株称 较为详尽的结果来自Oono1101在水稻上的实验。
为 “体细胞无性系”(somaclone),而将在这些植 他以由一个自发单倍体加倍形成的纯系水稻种
株中表现出来的变异称为“体细胞无性系变异” 子诱导形成愈伤组织,然后检查了由75个愈伤
(somaclonalvariation)。 组织得到的 1121个再生植株以及他们的相继
后代。所观察和记载的性状包括叶绿素突变、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实例 、、, *,一二*,。、, 升zrly一tanIu.uL
Yt-:wuGiUI--F-7J};X71-曰J大VJ 抽穗期、株高、形态和育性等。在第二代,他发
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的现象看来相当普遍, 现71.9沁的系在上述,个性状方面发生了这样
既不局限于某些物种,也不局限于某些器官。变 或那样的变异,其中28.0肠的系带有两个或两
异所涉及到的性状也相当广泛,不仅涉及到质 个以上的突变性状。对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分析
量性状,同时也涉及到数量性状。对于若干禾 结果表明,在第二代所观察到的变异有些是遗
本科植物组织培养再生植株所进行的染色体及 传的或(为隐性,或为显性),有些是不遗传的。
若干遗传性状的分析指出,再生植株后代所出 在遗传的变异中,有些后代是分离的,有些是不
现的变异性一般皆是在其亲本品种中所不存 分离的。
在的。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变异往往只出现在由 玉米 Green161曾由一个未成熟的F,杂
年龄渐老的培养物所再生的植株中,而由幼龄 —
培养物再生的植株一般皆表现正常的形态与核 LiJunming:SomacloneandSomaclonalVariation
41
种胚诱导成的愈伤组织中得到 85个玉米再生 这些植株在一系列形态和生理的性状上表现了
植株,其中有 12株是形态或核型异常的。 目 广泛的变异,其中在某些变异体中重组了两个
前,同一作者及其同事正在尝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