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7届河南省信阳市新县高中高三寒假开学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概要1
新县高中2016-2017学年高三寒假开学测试历史试题
命题: 审题: 时间:2017.01.20
第Ⅰ卷 选择题(本题共30道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西周频繁举行朝聘、盟会、享宴、祭祀等活动,各诸侯未必都娴于礼仪,但又不能闹笑话,这就得有一个熟悉礼仪的人在旁边帮助指点,这个人就叫“相礼”。春秋时,“相礼”演变为“上层人物的高级助手”之意,也就有了后来“丞相”的雏形。这反映出( )
A.丞相制度在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B.丞相的主要职责是防止诸侯失仪
C.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已相对完善????????D.丞相自出现就可能拥有较高权力
2.讼师,指古代中国替打官司的人出主意、写状纸的人。《唐律·斗讼》规定:“诸为人作辞蝶,加增其状,不如所告者,笞五十。”宋代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衙门每结案之前,几乎必先办讼师。由此可见,讼师( )
A.是维护公平正义的民间侠士?????????B.是处于边缘地位的司法从业者
C.是政府部门专职司法的官吏?????????D.是崇尚外儒内法的科举落魄者
3.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材料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制度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使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 D.促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4.中国社科院张海鹏教授认为: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呈现出由“沉沦”到“上升”的发展过程,中国社会走出了一条“U”字形道路。在近代中国历史的前期,其基本特征是“沉沦”;近代中国历史的后期,其基本特征是“上升”。在“沉沦”与“上升”中间有一个过渡期,这里所指的过渡期是
A.19世纪六、七十年代 B.19世纪八、九十年代
C.20世纪初的20年 D.抗日战争时期
5.鸦片战争前,林则徐在给道光帝的奏折中得出结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伺中华”,理由很简单:英国路途遥远,补给困难,怎有实力冒犯天朝?何况中英贸易近两百年,茶叶生丝等贸易利益重大,断不可能为了一些鸦片走私商人而大动干戈。这从本质上说明林则徐
A.没有认识到英国的根本需求 B.主张向西方学习
C.闭目塞听,愚昧无知 D.认识到英国侵略中国是偶然的
6.当代学者提出了“五四运动是第一次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的观点,这是对五四运动历史地位的一个新提法,但究其实质,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第一次历史巨变是鸦片战争以后社会性质改变
B.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C.第二次历史巨变是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D.五四运动是思想层面由古代向近代转变的起点
7.“这是新中国外交政策从突出强调意识形态的‘-边倒、,转向较多地考虑国家现实利益而开始走向务实的一个相当重要的标志。”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B.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C.“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政策 D.参加日内瓦会议
8.从1972年起,毛泽东、周恩来批准动用几十亿美元和200亿人民币,从西方和日本引进26个大型先进成套技术设备,建成了几十个冶金、化肥、纺织大型企业。这表明( )
A.毛泽东执政时开始启动对外开放 B.外交突破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
C.中国与西方经济往来的序幕拉开 D.中国开始引进外资发展生产
9. “古希腊民主政体是同时代的楷模,是后世民主的源泉,但它也是……种最简陋、最粗糙的结构:它实际上是由‘发言权’组成,灾难性地缺少过滤器和安全阀。”该观点认为
A.雅典民主实为专制制度 B.雅典民主没有法律保障
C.直接民主存在制度缺陷 D.雅典民主导致文明淹没
10.由于贸易的发展和加强统治的需要,罗马统治者于公元前242年开始任命了专门审理涉及外邦人案件的裁判官。他们颁发的告示逐步形成罗马法的新因素,称为裁判官法或大法官法。由于这种法律适用于罗马公民和非公民,因此,就称为万民法。这表明
A.万民法都是由裁判官制定的 B.万民法是处理经济利益关系的法律
C.万民法的产生源于实际需要 D.万民法适用于罗马帝国的每一个人
11.1701年颁布的英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7届化学-高考一轮复习-第3章第4节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课件.ppt
- 2017届化学-高考一轮复习-第6章第2节原电池化学电源-课件.ppt
- 2017届化学总复习-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讲义(授课).ppt
- 2017届初三中考数学第24讲平移、旋转与轴对称(88页)(总复习课件).ppt
- 2017届历史通史复习(明清)高考二轮复习.ppt
- 2017届四川省新津中学高三12月月考理综化学试题.doc
- 2017届华南农业大学动科就业培训.pptx
- 2017届复习课:第八课-走近文化生活.pptx
- 2017届天津市十二重点中学高三毕业班联考(一)理综试题.doc
- 2017届安徽各地市高三语文试卷病句题汇编.pptx
- 2017届河北省高考仿真模拟语文试题(一).doc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doc
- 2017届河南省高考语文模拟试卷(解析版).doc
- 2017届浙江省“七彩阳光”新高考研究联盟高三下学期期初联考语文试题(word版).doc
- 2017届浙江省名校协作体高三下学期期初联合考试语文试题.doc
- 2017届河南省洛阳市高三第二次统一考试 3月 理综物理试题 word版.doc
- 2017届河北省武邑中学高三上学期周考(9.11)地理试题.doc
- 2017届浙江省绍兴市绍兴一中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doc
- 2017届海南省国兴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doc
- 2017届浙江省绍兴市高三学考选考科目适应性考试历史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