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课 题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课标要求 了解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了解建国初期在新的外交方针指导小的重大外交活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和过程的了解,探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 教学目标 知识与
能力 了解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变化和成就,学习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认识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联系,并从整体上把握历史发展概况。 过程与方法 学生根据教师提供参考书目及网址,收集新时期的外交资料,进行分析研究,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知道中国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反对霸权主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情感。 重点 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难点 对新中国外交政策背景的分析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1课时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修改意见 回顾上一课时内容 导入新课:播放FLASH《万里长城永不倒》,学生感受旧中国的屈辱,谈谈对旧中国外交的认识,进而设问:若要改变这种状况我们该建立怎样的外交?由此导入新课。 【自主学习】
一、“另起炉灶”与“一边倒”
1、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国际形势:
(1)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初步形成并走向对峙。
2、新中国外交政策:始终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4、新中国外交的基本方针的含义及其作用:
(1)“另起炉灶”就是指新中国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屈辱的外交关系,而是与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这就使得新中国改变了半殖民的地位,建立起独立自主的外交关系。 指导方案:学生根据学案的【自主学习提纲】掌握本课基础知识,理清本课基本线索。并掌握课标要求的重点知识。对【自主学习提纲】中设置的思考题形成自己的认识
(2)“一边倒”就是新中国政府在外交上旗帜鲜明的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这既说明了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也使新中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不至于被孤立,从而进一步巩固了新生的政权。
(3)“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就是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以巩固新中国的独立和自主。
5、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成就:
(1)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天就同苏联建立外交关系,随后同保加利亚、匈牙利、朝鲜、捷克斯洛伐克、波兰等十个国家建交。
(2)1949年12月6日,毛泽东率团出访苏联,双方就各领域合作的一些基本原则进行了会谈。
(3)1950年1月,周恩来总理出访苏联,2月14日,中苏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该条约对于加强中苏两国的友谊和合作、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与维护世界和平具有重大意义。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1、背景:
(1)1953年朝鲜停战后,国际形势趋于缓和。
(2)为争取国际局势的进一步好转和为国内即将展开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政府以主动的姿态,积极谋求建立新的国际关系。(3)积极同邻近国家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提出:1953年12月,中国政府在与印度就西藏问题谈判时,周总理首先提出。
3、主要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4、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我国外交政策的成熟;它是我国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参与国际事务所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三、走向国际舞台
1、日内瓦会议:
(1)背景:朝鲜停战,美国继续干涉中国内政。
(2)会议召开:中、英、美、法及有关国家1954年4月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举行外长会议。
(3)目的: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4)结果:最终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从而结束了法国在印度支那地区长达八年的殖民统治。
(5)意义:
①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并推动了会议的进展。
②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2、万隆会议:
(1)背景:亚非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2)会议召开:1955年4月29个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
(3)内容:讨论各国关心的国际问题和亚非国家发展问题。
(4)结果:在周恩来总理提出的“求同存异”方针的推动下,会议最终通过《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求同存异”方针的理解:
①目的:为了粉碎帝国主义的阻挠、破坏。
②含义:所谓“同”,一是指与会亚非国家的遭遇相同,都曾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二是都面临着发展民族经济和维护民族独立的任务。所谓“异”,是指与会国家的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有所差异。③作用:推动万隆会议的顺利进行。
(5)意义:
①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辛亥革命》课件8(人民版必修一).ppt
- 《生命的林子》课件2(25张PPT)(人民版七年级下).ppt
- 【人民版 必修三2013年高考真题汇编:专题五 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doc
- 【人民版】专题一第二课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ppt
- 【人民版】专题一第一课 千秋功过秦始皇.ppt
- (10秋)报纸电子版--初二牛津(第2期).doc
- ((北师大版))[[初一数学课件]]七年级数学上《绝对值》PPT公开课课件.ppt
- 【历史】2.1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课件(人民版必修2).ppt
- 【历史】5.4 走向整体的世界 课件(人民版必修2).ppt
- 【历史】6.1《人是万物的尺度》课件(人民版必修3).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