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0800T 015-2010 香菇代料栽培生产技术规程概要1.docVIP

DB510800T 015-2010 香菇代料栽培生产技术规程概要1.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B510800T 015-2010 香菇代料栽培生产技术规程概要1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无公害生产技术条件 1 4 菌种 1 5 菌棒生产 2 6 接种 2 7 发菌培养 3 8 脱袋和转色管理 3 9 催蕾出菇期 4 10 采收 4 11 病虫害综合防治 5 前 言 为了促进广元市森林蔬菜产业发展,提高从业农户生产技能,按照国家相关行业标准结合本地生产实际,特制定本地方标准,对袋料香菇栽培的产地环境、生产技术流程进行了规范。 本标准的编制是按照GB/T1.1-200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规则》和GB/T1.2-2002《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2部分:标准中规范性技术要素内容的确定方法》进行的。 本标准由广元市林业局提出。 本标准由广元市林业局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潘庆牧、郭志耀、姚秀华、王正前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历次版本为: DB510800/T001-2007 香菇代料栽培生产技术规程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香菇代料栽培的产地环境技术条件、生产设施、栽培管理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 本标准适用于广元市行政区域内境内代料栽培的鲜香菇生产。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4285  农药安全使用标准 GB19170  香菇菌种 NY5099  无公害 无公害生产技术条件 3.1 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无公害香菇生产的产地环境质量应符合DB51/336—2001《无公害农产品(或原料)产地环境条件》的规定。 3.2 农药使用的原则和要求 无公害香菇生产中,控制病虫危害、安全使用农药的原则和要求要符合DB51/337—2001《无公害农产品农药使用准则》的规定。 3.3 培养料 制作香菇菌棒所用的培养料应达到NY 5099-2002《无公害食品 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的规定要求。 3.4 棚室条件 3.4.1 香菇高棚层架栽培 荫棚高2.5~3.5m,南北走向;层架式的架高1.8~2.0m20cm以上,5~7层,操作道0.6~0.7m0.45m,双边操作层宽0.9m,遮荫度50~80%。 菌种 4.1 菌种质量 选用的菌种要符合农业部《食用菌菌种管理办法》和NY/T 528-2002《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 4.2纯度 不含杂菌,菌种纯度为100%。 4.3 长势 选用菌种应生长速度快、健壮。 4.4色泽 选用菌丝应色泽洁白。 4.5均匀度 菌丝浓密,均匀丰满。 菌棒生产 备料(各种原辅培养料、材料、工具等)→配料称重→干拌→湿拌→装袋→扎口→灭菌→冷却→接种→培养管理。 5.1 备料时间 头年冬至至翌年4月底备料。 5.2筒袋规格标准 15×55cm或18×60cm的低压高密度聚乙烯塑料膜筒袋,厚度0.045~0.055mm。 5.3 配料比例 配料1:杂木屑78%,麦麸20%,石膏粉1%,红糖1% 配方2:杂木屑75%,麦麸15%,玉米粉3%,黄豆粉3%,石膏粉2%,、石灰1%,红糖1% 配方3:玉米芯55%,杂木屑25%,麦麸17.48%,石膏粉2%,硫酸镁0.5%,石灰0.02% 水分60%~65%,pH值6.0~6.5。 5.4 干拌 先把培养料用2~3目的铁丝筛过筛,除去小木片、小枝条及其他硬物,在清洁的场所把木屑、棉籽壳等主料堆成堆,再把麸皮、玉米粉、石膏等辅料由堆尖分次均匀地撒下,反复搅拌均匀。 5.5 湿拌 将事先溶化好的蔗糖水和定量的清水,分次洒入料内,用铁锹反复翻拌,使料水混合均匀。拌料搅拌均匀,操作速度要快,从拌料至装袋开始,以不超过2小时为宜。 5.6 装袋 配制好培养料,使其吸足水分后,应立即用装袋机装袋并扎紧袋口。 5.6.1菌棒湿重 15cm×55cm的菌棒湿重1.7~2.0㎏,18cm×60cm的菌棒湿重4~5㎏。 5.7 灭菌 5.7.1 常压灭菌 装袋后应立即呈 “井”字型码放到蒸仓里灭菌。用锅炉产生蒸汽进行蒸料灭菌,料袋进入蒸仓后,使用旺火,料内中心温度在3~5小时内迅速上升到100℃,保持14~16小时,停火后焖3至5小时再转袋。灭菌时,料袋应排放整齐,袋间留有一定空隙,与仓壁四周留足10cm空隙。 5.7.2 高压灭菌 使用高压灭菌设施,在1kg/cm2(14.21psi)压力下,将温度维持在121℃, 灭菌2小时。 5.8 冷却 灭菌后的料袋及时搬进消毒后的冷却室,“井”字形摆放,让料袋散热冷却至28℃以下。 接种 6.1 接种室灭菌消毒 接种室、接种箱的空间消毒选用气雾消毒盒,用量4~6g/m3。密

文档评论(0)

yaoce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