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社会主义建设在中曲折发展探究.ppt

  1. 1、本文档共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鼓足干劲加油干 放开肚皮吃饱饭 空山吃坐 人民公社社员列队下地生产 头遍哨子不买帐, 二遍哨子伸头望, 三遍哨子慢慢晃。 ——人民公社时农村的顺口溜 三年困难时期(1959—1961) ——龟裂的稻田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王进喜;雷锋;焦裕禄;向秀丽 大庆油田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素岛 包头钢铁基地 武汉钢铁基地 成功试验第一颗原子弹 兰新铁路 包兰铁路 3、十年建设成就 (1969年的)7月21日,美国宇航员第一次登上了月球。全世界都通过电视广播关注着这一重大事件的时候,大多数中国人对此一无所知。60年代末期,中国周边国家和地区出现了经济振兴迹象,后来被称为“亚洲四小龙”的香港、台湾、新加坡和南朝鲜正是在这时开始起步,日本也摆脱战争的阴影,开始了经济的复苏。然而,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的脚步却停滞了整整十年,在这场所谓的“大革命”中,包括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内的大批中央党政军领导干部、民主党派负责人、各界知名人士和群众受到诬陷和迫害。党和政府的各级机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组织,长期陷于瘫痪和不正常状态。公安、检察、司法等专政机关和维护社会秩序的机关都被搞乱了。在长时间的社会动乱中,国民经济发展缓慢,主要比例关系长期失调,经济管理体制更加僵化。这十年间,按照正常年份百元投资的应增效益推算,国民收入损失达五千亿元。人民生活水平基本上没有提高,有些方面甚至有所下降。自七十年代起,正是国际局势趋向缓和,许多国家经济起飞或开始持续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相互之间的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发展机遇。。 ——陈晓卿《百年中国》 地球人都知道 4、十年动乱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 1966---------1971------1975-------1976 爆发经济建设大混乱 周恩来进行调整 邓小平全面整顿 结束 纠正“文革”的“左”倾错误 全面整顿的实质: (1)概况 (2)影响 ⑴政治混乱给国民经济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 ⑵中国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 曲折发展的二十年(56-66) 失误:  正确:  中共八大 1956 “大跃进” 1958 人民公社化运动 1958 国民经济的调整 (八字方针) 1960 启示一: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三年经济困难 59-61 启示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 启示三: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合作探究:50-70年代中共在经济建设方面的经验教训有哪些? 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正确分析国内主要矛盾。 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③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片面追求高速度 ④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及时抓住发展机遇。 ⑤坚持党的正确领导。 ⑥在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注重民主法制建设。 20世纪50-70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探索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既取得了重大成就,也有过曲折和失误。 小结: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 * * * 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1949—至今) 过渡时期 (1949 —1956) 国民经济形势基本好转 实践 三大改造 二十年曲折探索(1956 —1976) 八大 成功探索 八字方针 失误 多快好省社义建设总路线 大跃进 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至今) 十一届三中全会—序幕 改革 农村:家庭联产、乡镇企业 城市:国有企业改革 经济体制:计划---市场 开放 点、线、面---全方位开放 加入世贸组织 成就 经济腾飞、生活巨变 理论: 前提 过渡时期总路线 社会主义工业化:一五计划 新中国建立 高考考纲: 1、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 3、家庭联产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新中国成立时,中国共产党从国民党手里接收了一个贫困落后、千疮百孔的烂摊子,面临着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对这种局面,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曾预言:中国永远摆脱不了一个不堪负担的压力──即庞大的人口,没有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