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育学第九章 德育
(一)说理法 说理法是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以真情实话来启发、引导学生,提高学生认识,使之形成正确思想观点的方法。 包括:摆事实、讲德理,讲解、讲演、报告、谈话、讨论、辩论 陶行知的四颗糖果 要求:系统性与针对性相统一。 真实性与艺术性相统一。 坚持民主性。 (二)榜样示范法 展示优秀人物的事迹和思想,以其优良品质和高尚行为来影响人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要求:注意榜样的广泛性和全面性。 注意使学生理解、学习榜样的内在品质和精神实质。 教育者要做好自身示范。 (三)实际锻炼法 按照德育要求有目的地组织、引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培养其良好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包括:校内外各种学习活动、文体活动、生产劳动、交往活动、学习模范活动、仪式节日庆祝活动、班队会活动等。 道德银行,从走长征路,到农村体验生活,忍受饥饿几天 注意:组织实践活动要有明确目的、周密计划、严密组织和科学管理。 引导学生积极进行自我锻炼, 注意严格要求、认真检查和及时总结,并鼓励学生持之以恒参与实践。 (四)陶冶教育法 利用或创设有教育意义的环境或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人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包括:环境陶冶、情感陶冶、人格陶冶、艺术陶冶、科学知识陶冶、各种活动和交往情景陶冶等。 注意:精心选择设计各种环境和情景。 陶冶手段必须符合科学性和思想性的要求。 教育者应自觉、经常地运用自身情感、人格和行为感召和影响学生。 (五)自我修养法 教师通过引导、指导学生自觉学习、自我反思和自我活动等自我教育来培养其思想品德的一种方法。 包括:学习、自我批评、座右铭、自我实践体验与锻炼、慎独、立志等。 注意:第一,激发学生自我教育的内在需要。 指导学生确立修养目标、方向、计划,积极进行自我评价,不断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指导学生积极在社会实践中进行自我修养。 (六)品德评价法 通过对学生的思想品德给予一定的评价,促进学生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的一种教育方法。 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优点和缺点 主要方式有:表扬奖励、批评处罚、评比、操行评语等。 注意:注意体现评价的教育性。 评价要坚持正确的标准,做到评价方法和手段的科学化。 评价要符合实际,及时而公正。 评价要体现民主性,注意听取学生意见,把教师和学生的评价相结合。 中午放学后,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外,一些孩子胸前的绿领巾在人群中显得格外扎眼 五、德育途径 德育途径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完成德育内容和任务,实现德育目标,师生共同活动的渠道。 德育途径主要包括: 一、教学 二、团队活动 三、劳动 四、课外活动 五、班主任工作 六、与德育相关的教育活动 (一)生存教育 生存教育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与生命保护和社会生存有关的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向受教育者系统传授生存的知识和经验,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态度,树立科学的生存价值观,从而促进个性自由全面健康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的过程。与生命教育,生活教育并称三生教育。 (二)生活教育 生活教育是有计划的指导学生了解生活常识,实践生活过程,获得生活体验,确立正确的生活观,从生活中养成良好的习惯,发展天赋的才能,培养健全的品格,促进其个体生活与群体生活不断的革新与进步的教育。 (三)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爱生命,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健康地发展生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的教育。 第九章 德育 一、德育的概念 二、德育过程 三、德育原则 四、德育方法 五、德育途径 六、与德育相关的教育活动 一、德育的概念 “德”字是个会意字 -- 在甲骨文中,“德”字的左边是“彳”( chì)形符号,它在古文中是表示道路、亦是表示行动的符号,其右边是一只眼睛,眼睛之上是一条垂直线,这是表示目光直射之意。所以这个字的意思是:行动要正,而且“目不斜视”,这就是“德”。 -- 在金文中的会意就更加全面了,“目”下面又加了“心”,这就是说:目正、心正才算“德”。 -- 在小篆中,仍然是会意:其右边的上方变成了“直”,“直心”为“德”。 从词源上来分析: “德”的字形由“心”、“彳”、“直”三个部件组成。“心”表示与情态、心境有关;“彳”表示与行走、行为有关;“直”,“值”之本字,相遇相当之义。 德字甲骨文作徝(从彳从直),金文作惪(从心从直)或德(从心从彳从直),字形的演变寓示人们在进行评价时的侧重点的不同,最终写定的“德”字,“心”“彳”构件完整,似乎正寓示着一种综合与折衷。 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德‘’,外得于人,内得于己。从‘心’,‘直’声。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也说:“内得于己,身心自得也;外得于人,谓惠泽使人得之也。” 德”的本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