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计算机体系结构第一章汇编
计算机系统结构(Computer Architecture) 讲课教师:龙翔 白跃彬 计算机学院 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地位和目标 本课程目标 建立计算机系统的完整概念 学习计算机系统的分析方法和设计方法 了解计算机系统的最新研究成果 使同学在具有一定的软硬件知识基础上能综合认识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功能分配与各种不同结构类型机器的特性和性能评价方法。为研究、开发、应用高级计算机系统打下基础。 重点是系统结构的设计和分析 学习和把握将决定二十一世纪计算机具体形态的设计技术、机器结构、评价方法等 与其他学科的交叉 学科交叉:计算机组成、计算机操作系统、汇编语言、数据结构、微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网络、…… 新内容:超标量处理机、超流水线处理机、VLIW处理机、向量处理机、并行处理机、多处理机、互连网络、…… 计算机系统结构正处于变革时期 软件-系统结构-实现技术, 两头发展,快中间慢 非冯计算机正兴起 系统结构的发展时期已经到来 第一章 基础知识 第二章 数据表示与指令系统 第三章 输入输出系统 第四章 存储体系 第五章 重叠、流水和向量处理机 第六章 并行处理机和相联处理机 第七章 多处理机 第八章 具有现代特色的计算机 课程定位 所谓的计算机系统结构,是指程序员所看到的计算机系统的属性, 即概念性结构和功能特性,这里 程序员:是指汇编语言的程序员 看到的:是指程序员编写出能在机器上正确运行的程序 所必须了解到的。 因此,学好计算机系统结构,是优秀程序员驾驭计算机系统的基础。 课内:36学时 课内外学时比例:课内1:课外1 除完成作业之外,还要多看参考书 多看高质量文章,了解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动态 讲课分工:白老师讲前4章,龙老师讲后4章。 教材: 计算机系统结构(第三版) 李学干 编著;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主要参考书: 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性能设计(第六版),William Stallings著,张昆藏等译 2005年1月出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系统结构(第二版) ,郑纬民,汤志忠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其它参考书: (1)David A. Patterson and John L. Hennessy, Computer Architecture: A Quantitative Approach 2 Ed. San Francisco: Morgan Kaufmann Publishers 中文译本:计算机系统结构:一种定量的方法(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2)Kai Hwang,Advanced Computer Architecture Parallelism Scalability Programmability 中文译本:高等计算机系统结构:并行性 可扩展性 可编程性,清华大学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主讲教师基本信息 主讲教师:龙翔 教授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系主任 嵌入式实验室 Email:long@ 主讲教师基本信息(续) 主讲教师:白跃彬 副教授 计算机学院计算机科学技术系 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网络技术实验室 (中德软件技术联合研究所) 办公地点: 体育馆南配楼404室 世宁大厦16层 电话0) Email: byb@ 研究方向:无线及移动网络、普适计算、嵌入式系统 本课程助教信息 助教email: 陈育军:f_steel@163.com 黄骏: chiron1201@163.com 吕鹏: lpsm@163.com 李超: lcv05@163.com 实验室地点: 体育馆南配楼404室 电话0) * 引 言 课程的地位和目标 课程安排和主要内容 课程安排和参考书目 课程名称 Computer Architecture 计算机系统结构 计算机体系结构 建筑物的设计或式样, 通常指一个系统的外貌 研究内容 从外部来研究计算机系统 使用者所看到的物理计算机的抽象 编写出能够在机器上正确运行的程序所必须 了解到的计算机属性 “Computer architecture is the computer as seen by the user” - Amdhal et al, (64) “The architecture of a co
文档评论(0)